丹凤吟.树园来郡城,旋复别去

断眼风花如梦,被水霜繁,循涯芳歇。

邮程十里,津鼓迤明催彻。

寒灯陋馆,伴人销凝,小碧舒梅,千红沉叶。

怕理莼丝宛转,罢酒归来,潮语还自呜咽。

最是经行旧处,望中音乐城戍接。

信有前期在,但愁心无奈,先付鶗鴂。

河桥低转,脉脉半规斜月。

念远伤离年事晚,怨孤鸿天末。

嗒焉隐几,竽籁空外阔。

形式:

鉴赏

这首《丹凤吟·树园来郡城,旋复别去》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词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树园短暂逗留后即将离开郡城的情景,展现了离别的哀愁和对过去的回忆。

"断眼风花如梦",开篇便以破碎的眼眸映照出梦境般的花开花落,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被水霜繁,循涯芳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暗示着繁华已逝,只剩下凄凉的秋意。

"邮程十里,津鼓迤明催彻",通过十里邮路和渐亮的鼓声,写出旅程的漫长与离别的紧迫。"寒灯陋馆",描绘了简陋的居所,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小碧舒梅,千红沉叶",以梅花凋零和落叶纷飞,寓言生命的消逝和岁月的无情。

"怕理莼丝宛转,罢酒归来,潮语还自呜咽",借莼丝的纠结和潮水的哭泣,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忧虑和离别的不舍。"最是经行旧处",词人特别怀念过去走过的路径,那音乐之城与戍楼相连的景象,更添离愁。

"信有前期在,但愁心无奈,先付鶗鴂",虽然对未来有所期待,但愁绪难解,只能寄托于鸟鸣。"河桥低转,脉脉半规斜月",河桥、弯月,皆是离别的象征,词人的心境愈发沉重。

"念远伤离年事晚,怨孤鸿天末",词人感叹年华易逝,离别之痛,如同孤鸿远去,无处诉说。"嗒焉隐几,竽籁空外阔",最后以孤独的倚几和空旷的乐声收束,展现出词人深沉的孤独与无尽的思念。

整体来看,陈洵在这首词中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担忧以及离别的苦涩,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芳草渡.夜坐,和美成韵

薄暮里。见瘦蝶敲窗,似寻欢侣。

正月摇花荡,屏山悄掩无雨。知为魂梦苦。

除东风能诉。奈坐久,又自清清,却向谁去。回顾。

玉人间阻。计日相思无限路。

想别后、依然未改,凌波旧庭户。

此时两地,问几许、恨端愁绪。

伴泪烛,绣凤翻帘自舞。

形式:

月下笛.萧寺探梅

罢酒园亭,飞空素月,镜边闲客。逡巡梦迹。

翠羽啼春无极。

带风篁、泉石自凄,小庭路钥幽径仄。

算何郎渐老,东风多事,旧情难觅。

当时俊赏,问蝶粉蜂黄,顿成疏隔。

佳期又晚,坐对依然携笛。

想银屏、自温暖岁华,麝篝护被欢正忆。

怎教人,为说苍苔破屐浑耐得。

形式:

浪淘沙慢

水云暝,空鸥梦锁,暗苇愁结。

霜角吹寒渐阔,雷车递语乍掣。

见扑地修篁青玉折。有题字、竟与谁说。

念旧馆凌波步尘远,依稀记离别。凄咽。

去时泪掩歌阕。又转烛飘蓬残年事,悄悄南雁绝。

空怅望江头,梅信催彻。曼吟细阅。

啼冻禽、休踏河桥残雪。钗讯无凭炉灰热。

东风起、凭阑正怯。看春浅、垂灯欺倦睫。

问百岁、几许欢期,便恨隔,尊前肯负莺花节。

形式:

解语花.黄园红梅

霞笙怨别,雾阁移春,仙梦还寻到。翠蓬霜晓。

东风事、唤起半窗啼鸟。新妆换了。

应不管、波荒雪老。娇鬓华、熏麝霏烟,始信红情绕。

还记尊前旧笑。向酣春青镜,游宴多少。素怀凄悄。

抛铅泪、旋写魏宫才调。凌波路渺。

惊冉冉、挂林残照。肠漫回、偏要朱颜,凭溯溪柔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