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读山海经(其十一)

仙释本一机,如月在摽指。

因烦而领无,此事出生死。

内欲存中黄,外不遗践履。

三官倘钩考,虚皇信可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道家思想为底蕴,探讨了超脱生死、内在与外在的平衡以及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哲学理念具象化。

“仙释本一机,如月在摽指。” 开篇即以仙人与释家的智慧比作明月,比喻他们洞察宇宙真理的能力如同月光照亮夜空,清晰而永恒。这一句暗示了高深的智慧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因烦而领无,此事出生死。” 这句话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可以超越世俗的烦恼与生死的束缚,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这里的“领无”意味着领悟到无形的真理,从而超越有形的世界。

“内欲存中黄,外不遗践履。” “中黄”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内在的真我或宇宙的中心,诗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又强调了外在行为的道德规范,认为真正的修行不仅在于内心的修炼,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上。

“三官倘钩考,虚皇信可恃。” “三官”指的是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信仰中的三位神祇,负责人间的善恶记录。“虚皇”则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灵之一,代表宇宙的至高存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的宇宙法则的信任,即使在死后,自己的善行恶行也会被公正记录,因此在生时应秉持正直,相信最终会有公正的审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内在修养、道德实践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读山海经(其十二)

青乌本凡材,朱㹠实贱士。

直以辛勤故,飙轮为之止。高人体萧萧,视彼奴?尔。

有心如右英,得不许斧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读山海经(其十三)

浮世真肉人,前身忝仙才。

清都有朋旧,联袂望我来。

歧涂与素丝,举目堪疑猜。

过此少味矣,我生岂徒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游斜川

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

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

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

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

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

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

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

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

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

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在昔闻桃源,渔人一来践。

蹑寻久未得,怆恨岂能免。

番番市南翁,迹迩心自缅。

力穑同齐民,传家师上善。

手植千树花,春至令人远。

我行流水上,心荡不知返。

游侣亦相忘,缘源弄清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