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沙蒋文海韵(其二)

我闻茅峰下,曾有卧龙人。

风云未承运,渊潜聊自珍。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

缁尘化衣裳,我独洁其身。

揽镜忽自笑,奈此白发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听说在茅峰之下,曾住着一位深藏不露的贤者。
他的才华尚未得到时运的青睐,只能潜心韬光养晦。
世间已无像卞和那样的识宝之人,谁能分辨美玉与普通石头。
世俗的尘埃污染了众人的衣裳,唯我保持内心的纯洁。
照镜子时我不禁苦笑,因为我发现新生的白发越来越多。

注释

茅峰:指隐居之地。
卧龙人:比喻有才能但未显山露水的人。
风云未承运:指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渊潜:深藏不露,潜心修炼。
卞和氏:古代楚国人,以发现和献上和氏璧而闻名。
玉与珉:美玉与普通石头,比喻人才与庸才。
缁尘:黑色尘土,象征世俗的污垢。
我独洁其身:我独自保持清白。
揽镜:照镜子。
白发新:新生的白发,暗示岁月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和金沙蒋文海韵(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质的自信与洁身自好的决心。

“茅峰下曾有卧龙人”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卧龙”形象,比喻拥有卓越才能却未被世人认识的人物。"风云未承运,渊潜聊自珍"表达了一种内在的自信与等待时机的态度。诗人认为自己虽暂时不为世人所知,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才华和品格,不随波逐流。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则是说在一个没有真知灼见的人的世界里,很难有人能分辨出真正的珍贵之物(比喻为玉)和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喻为珉)。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认为自己能够洞察真伪。

"缁尘化衣裳,我独洁其身"则是说即使世间充满了污垢,我也要保持自己的清洁。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坚守个人操守,不受外界影响的决心。

最后,"揽镜忽自笑,奈此白发新"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自嘲。诗人通过镜中自己的白发,感慨生命的短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不确定但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坚守个人品质、自信内在价值和面对世俗的批判精神。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和金沙蒋文海韵(其三)

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

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形式: 古风

和金沙蒋文海韵(其四)

昔我客朱方,曾识三数公。

独欠之句曲,遍走山西东。

向来刘与王,畴能继高风。

今我来金渊,尸祝素王宫。

阅人晨星稀,见子夕照红。

何当分邻烛,竹径相与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姜景星(其一)

瓦霜砖日合寒晴,最爱幽窗远市声。

懒去著书追管葛,闲来读易玩周程。

劳心未必能齐物,寡欲才堪论养生。

蓍久不神何用卜,了知身世遁而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蒋全愚韵

金坛有耆英,学博声名早。

搜奇薄庄骚,稽古极羲昊。

君甚似乐天,税冕居履道。

息游鬻骆马,尚友敬胡杲。

我生六十年,独欠识此老。

来游溧阳学,文物委秋草。

黄沙眯人目,忽见石皓皓。

君坛高难陟,我垒虚易捣。

新诗十八韵,韵韵俱压倒。

交情托以宣,一字一大好。

自惭沟中断,未足被华藻。

但令小儿辈,藏弆以为宝。

相望衣带水,波弱限蓬岛。

玉石资荡磨,钟鼓宜击考。

何由即会面,疑义共探讨。

岂无问字酒,可以濡吻燥。

昔为坚多节,今为科上槁。

穷达等醉醒,何庸宽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