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亭

楚山澹无姿,赣水清可厉。

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

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

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楚地的山峦淡然无奇,赣江的水清澈透明。
我独自在尘世之外漫步,挥手告别这个喧嚣的世界。
山势险峻令人珍惜人力,每走十步就要稍作休息。
我站在云端回首,俯瞰着井然有序的城市风光。
在这隐士静坐的地方,龙虎似乎被清除干净。
小马驹为何犹豫不前?难道落入了山鬼的诡计?
夜晚的城墙并不能助我,我只是误以为它能带我离开。
我玩笑般留下一句遗言,千年之后仍让人激动不已。

注释

澹:淡然,不显眼。
厉:清澈,透明。
散策:随意漫步,持杖而行。
麾手:挥手示意,告别。
惜:珍爱,顾惜。
憩:休息。
浮云:形容极高之处。
万井丽:形容城市繁华,井然有序。
宴坐:静坐,闲适。
斩薙:清除,比喻去除杂念。
计:计谋,策略。
夜垣:夜晚的城墙,象征束缚或出路。
谬敬:错误的尊敬,误以为能带来解脱。
攘袂:挥袖,表示激动或愤慨的动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散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开篇“楚山澹无姿,赣水清可厉”勾勒出一幅简洁而深远的山水画卷,山川不需华丽装饰,本身就具有一种静谧之美。

接着“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尘世的告别。这里的“尘外”二字,更显得诗人的心境已超越凡俗,达到了一种出世的宁静。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则写出了诗人在攀爬高山时对人类力量有限的感慨,以及那种因劳而休的自然之情。这里流露出一种对生命脆弱的理解和对自然力的敬畏。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则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下方景致,一种高远与广阔尽收眼底,体现了诗人的胸怀与境界。

“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这一句,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是在暗示诗人已达到了某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层次,而“龙虎为斩薙”则是对这种境界的一种比喻。

“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这里的“马驹”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那份犹豫不决,但“岂堕山鬼计”则又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表达,似乎在说,这些犹豫都是由山间的鬼灵所引。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此句中,“夜垣”可能是指夜晚的围墙或界限,而“非助我”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情怀。这里的“谬敬欲其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的敬意,同时也希望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能够过去。

最后,“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则是诗人在告别世俗之后,对后人的嘱咐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里的“戏留一转语”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情感,而“千载起攘袂”则是在表达这种精神遗产能够传承千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天竺寺,并引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

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

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

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

形式: 古风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一)

双阙浮光照短亭,至今猿鸟啸青荧。

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

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