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索镜

菱花怜我秋来瘦。故把清光都黝。

修书为问郎知否。照人青眼,有前无后。

花下常蓬首。陈官旧样鸳鸯纽。曾铺下、色空心咒。

鱼腹而今须再剖。临鸾一拂,烟鬟香溜。

风月才依旧。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鉴赏

这首《青玉案·索镜》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诗中以菱花(镜子)自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自我反思。

“菱花怜我秋来瘦”,菱花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孤独与憔悴,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菱花以情感,表现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时光消逝的感慨。

“故把清光都黝”,镜子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暗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沧桑。通过镜子的改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无奈和哀愁。

“修书为问郎知否”,诗人通过写信的方式向远方的爱人询问,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这里的“郎”既可指具体的爱人,也可泛指一切值得思念的人或事物,体现了诗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照人青眼,有前无后”,诗人希望爱人能像青眼一样,给予自己温暖与关注,同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花下常蓬首”,在花丛下,诗人常常显得蓬头垢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不被重视的感觉。

“陈官旧样鸳鸯纽”,这里使用了鸳鸯纽的典故,象征着曾经的美好回忆和对稳定和谐生活的向往。然而,“曾铺下、色空心咒”,表示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成为了过去,留下的只是空洞的回忆和内心的痛苦。

“鱼腹而今须再剖”,借用剖开鱼腹的比喻,暗示诗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新的希望与可能。

“临鸾一拂,烟鬟香溜”,诗人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发髻,这一动作充满了仪式感,象征着对自我形象的重视与对未来的憧憬。同时,“风月才依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不变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通过镜子这一意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爱情、自我反思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复杂,是董以宁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看花回.索琴

桐尾鱼纹响欲仙。金线频添。

声声报入云空里,敢惊他、鸟醉花眠。

自从人去后,懒拨春纤。故嗔小婢太痴颠。

付与青烟。秦吏袋鱼须寄去,倩郎重整新弦。

归来相对好,一曲红盐。

形式: 词牌: 看花回

两同心.对饮

花覆犀帘,重来妆次。

不言中、觉有寒温,微笑处、知参悲喜。

谁忖得、无限思量,两人心事。徐设雕文小几。

青鬟列侍。漫猜枚、钩弋开拳,慵把酒、相如病肺。

到更深、月溜重门,又还归矣。

形式: 词牌: 两同心

天仙子.为婢催妆

几度低眸灯下说。环儿欲试何须块。

一生辜负是今宵,将伊撇。嗔侬劣。

瘦尽休将珠泪竭。酥乳紧拴红耙袜。

衵衣松打鸳鸯结。料伊悲喜总销魂,难重忆。

难相决。明朝看你来时节。

形式: 词牌: 天仙子

千秋岁.为邓元昭先生寿

锦衣方昼。早见云归岫。留与邺堪先后。

文章西邸会,丝竹东山奏。

争羡处,优閒总是君恩厚。回首金门漏。

犹恐询耆旧。烟水畔,清风袖。

凤彪儿辈戏,裙屐门生候。

将酒进,年年长向花前寿。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