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南岳隐士二首(其二)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

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听说有座祝融峰,高耸入云仿佛在腾跃。
峰顶藏着千丈瀑布,十八位高僧曾来修行。
古老的道路上空无一人,新的朝霞映照在石棱之上。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与老者一同,登上月光下的这座山峰。

注释

祝融峰:指祝融山,古代传说中的火神。
擎天:形容极高,直插云霄。
腾:跳跃、升腾。
千寻瀑布:极高的瀑布,形容其壮观。
十八高僧:可能指历史上在此修行的十八位著名僧人。
古路:古老的道路。
新霞:新的朝霞。
石棱:岩石的边缘。
期:期待。
尔叟:你和老者,泛指年长的人。
月中:月光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诗句,通过对祝融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诗人通过听闻祝融峰之名,而联想到了它高耸入云、支撑天际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擎天”形象生动,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感。

“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祝融峰的自然风光,其中“藏千寻瀑布”展示了山中隐秘而壮丽的水景,而“出十八高僧”则增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似乎这些高僧与山林共存,体现了一种精神境界的纯净。

“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山时所见到的景象,“古路无人迹”表达了时间的沉淀和孤寂,而“新霞出石棱”则是对光线与自然界面相互作用的细腻描写,增添了一抹柔和而神秘的色彩。

“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山的向往和对未来某种精神追求的期待。“终期”表达了诗人对此景此情的长久执着,而“一一月中登”则展现了诗人不懈怠地追寻自然之美,寻找心灵寄托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祝融峰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纯净境界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怀洛下卢缙云

一减三张价,幽居少室前。

岂应贫似我,不得信经年。

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

何时深夜坐,共话草堂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怀香炉峰道人

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

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

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怀诸葛珏二首(其一)

诸葛子作者,诗曾我细看。

出山因觅孟,踏雪去寻韩。

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

知音知便了,归去旧江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怀诸葛珏二首(其二)

羸马与羸童,微吟冒北风。

店孤僧共歇,日落思无穷。

囊草无非刺,魏人那识公。

莺花五陵道,去去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