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竞渡声

江头闹金钲,竞渡记时序。

欲吊大夫魂,正则知何许。

情缘古今隔,况是都无楚。

悲歌永为戏,拯溺凭谁语。

曰我旧家乡,湖上人如堵。

船战习成风,迎神尚投黍。

家居内忘物,废听何城阻。

风闻不贰事,借问为情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闻竞渡声》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缅怀之情。

首句“江头闹金钲”描绘了江边热闹的景象,金钲即铜锣,其响声在江面回荡,预示着赛龙舟活动的开始。接下来的“竞渡记时序”点明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这一活动纪念屈原,寄托哀思。

“欲吊大夫魂,正则知何许。”表达了诗人想要祭奠屈原亡灵的愿望,但又感叹于时空的阻隔,无法确切知道屈原的所在之处。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屈原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情缘古今隔,况是都无楚。”进一步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诗人的情感难以跨越古今,更难以直接到达屈原所在的楚地。这里的“楚”既指地理上的楚国,也暗含了对屈原精神家园的向往。

“悲歌永为戏,拯溺凭谁语。”诗人以悲愤的歌声表达对屈原的哀悼,同时也反思了现实中的无力感,即在面对社会不公与人民苦难时,似乎无人能真正伸出援手,发出正义之声。

最后,“曰我旧家乡,湖上人如堵。船战习成风,迎神尚投黍。”描述了诗人身处的家乡,端午节期间,湖面上人潮涌动,赛龙舟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人们还保留着向神灵献祭的传统。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生活现状的一种观察。

“家居内忘物,废听何城阻。”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外界的喧嚣与繁忙,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的隔绝感,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世界的独立与超脱。

“风闻不贰事,借问为情绪。”结尾两句,诗人以“风闻”引出对世事的感慨,认为世间之事不可轻易改变,而“借问为情绪”则表达了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或许是在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保持自我情感的真实与纯粹。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缅怀,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流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504)

薛季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艮斋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字:士龙
  • 号:艮斋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 生卒年:1134~1173

相关古诗词

冬至和燠酴醾有华

我爱酴醾花,烂漫春归后。

熏为美人佩,韵胜青州酒。

溰漼落霜霰,摇曳攲风柳。

别来能几时,梦寐依三后。

一线长新阳,万木新凋朽。

佳期尚云远,盛意胡偏厚。

秀色笑江梅,游丝入窗牖。

遥知此粲者,为瑞朝中否。

银蟾待交映,天上彤云久。

金樽但高酌,身外闲愁剖。

休言桃李华,常旸又何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刈兰

东畹刈真香,静院簪瓶水。

高远不胜情,时逐微风起。

和雨剪闲庭,谁作骚人语。

记得旧家山,香来无觅处。

形式: 古风

石盆

髯翁久埋没,岁月来成奔。

当年脍鱼处,齑臼徒形存。

想方高会时,猛士侔云屯。

连鳌觊一钓,欲以大口吞。

尺鲫剉红雪,烹葵植兰荪。

王馀弃玉食,银刀乱洄沄。

堕台不禁醉,网漏如鲸鲲。

座中尽群彦,人亡失丛墦。

吾游怀此都,重到郭外村。

聊兴广武叹,徘徊受辛盆。

颓然凤凰台,路走临津门。

催归趁人马,谁念古帝魂。

愁无有力者,窊樽负云根。

斯焉共杯饮,垂纶具盘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止斋和七五兄次渊明止酒诗韵

知止良独艰,吾兄独安止。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

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

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

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

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

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

艮止视兼山,止斯千万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