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时九歌图

太乙神君号东皇,玉质要妙含和阳。

生生气始通微茫,绵绵蒸空神中央。

浮英上罗文天章,覆冒下满谷与坑。

旁塞无间灵无方,灵来乘柔往乘刚。

湘君夫人镇相望,清温静好非淫伤。

司命元老元气昌,手执藜杖色老苍。

历劫寿命不可量,少君之寿同其长。

离无异体合有常,出入万化终不亡。

晶明发晨上榑桑,海天赫赫真金芒。

质鍊不灭长垂光,河源混混流汤汤。

伯也坐视无迎将,千古万古何堂堂。

彼幽为厉为强梁,朝狸暮豹方鸱张。

精魂熠耀志意荒,招之不反巫无良。

屈生作歌沈九湘,世人传声罕寻详。

祝融仙子调玄黄,九神出图百怪藏。

不信请视虞公章。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李伯时九歌图》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神话画卷。诗中以“太乙神君号东皇”开篇,引入了东方主宰的神祇形象,玉质高洁,蕴含着和谐与光明。接着,诗人描述了神力的流转,从微茫的生气到弥漫于天地间的神力,充满了神秘与力量感。

“浮英上罗文天章,覆冒下满谷与坑”,形象地描绘了神力的上下流动,如同文字般铺陈在天空与大地之上,覆盖了山谷与坑洼,展现了神力的无所不在。随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神力的流动方向,“灵来乘柔往乘刚”,既柔和又刚强,展现了神力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湘君夫人镇相望,清温静好非淫伤”,描绘了湘君夫人的形象,她与神君相对而望,清静温和,没有过度的情感波动,体现了神性的纯净与稳定。接着,诗人提到“司命元老元气昌”,司命作为元老,掌管着生命的元气,手中握着藜杖,象征着权力与智慧。

“历劫寿命不可量,少君之寿同其长”,强调了生命与时间的无限性,少君的寿命与宇宙一样长久,体现了对永恒的追求。接下来的“离无异体合有常,出入万化终不亡”,则表达了生命与宇宙之间的和谐与不变,无论万物如何变化,生命的力量始终存在。

“晶明发晨上榑桑,海天赫赫真金芒”,描绘了生命的光辉如同晨曦中的榑桑树,光芒四射,照亮了大海与天空,象征着生命的灿烂与辉煌。最后,“质鍊不灭长垂光,河源混混流汤汤”,强调了生命的本质不会消逝,如同河水不断流淌,永远保持活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生命、宇宙和神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永恒的向往。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送吕教授还临川

黄金作台留好客,好客不留秋月白。

东风吹雪满衣襟,却赋长歌送行客。

辽东之山医巫闾,六月五月雪不除。

昨朝遣使降香去,五尺冰上行飞车。

知君江上惯舟楫,快马如龙亦徒设。

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

我本蜀人随水来,结屋与子相邻隈。

白发京尘不归去,临风相送兴悠哉。

形式: 古风

城南春晓图

天台先生有山癖,卧起无山朝不食。

几年骑马听朝鸡,磊磈诸峰拄胸臆。

陈生受意不受辞,竟拈秃笔为扫之。

既安楼观对奇石,复著梁栈横清漪。

游吾旧游钓吾钓,隔林彷佛闻幽鸟。

琼台何处无桃花,此是城南暮春晓。

夜来天子传诏呼,先生直上銮坡趋。

盘盘回复一万里,无限好山并好水。

如从岛上见陈生,尽写归来画堂里。

形式: 古风

金马图

贾胡自骑千金马,解囊小憩荒城下。

平原无树起秋风,梦到阴山雪横野。

太平疆宇大无外,外户连城无闭夜。

不然安有独行人,怀宝安眠如画者。

形式: 古风

刷马歌

天马之来大宛国,汉帝心驰渥洼域。

贰师兵甲费如山,毛骨权奇不多得。

世祖开基肇太平,昔日大宛俱拱北。

如云之马西北来,飞控惊尘遍南陌。

豢养年深生息蕃,即今诏刷无遗迹。

青丝络头千万辈,戢戢骈头死槽枥。

一程瘏毒一程愁,比到燕山肥者瘠。

吾观天厩十二闲,五花成队春斑斑。

监官喂养盛刍豆,年年骑去居庸关。

圣朝谁信多盗贼,却虑骑气藏凶奸。

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

汉人南人窘徒步,道路相从俱厚颜。

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

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

岭南烽火乱者谁?何事至今犹梗化。

君不见汉文皇帝承平时,千里之马将安之。

又不见项王一骑乌江渡,到头不识阴陵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