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秦少章蜡梅

底处娇黄蜡样梅,幽香解向晚寒开。

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底部的花朵像蜡黄色的梅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在傍晚的寒意中绽放。
老朋友还未寄来山岭那边的书信,却先带来了江南春天的气息。

注释

娇黄:形容颜色鲜艳的黄色。
蜡样:比喻花朵质地或色泽类似蜡烛。
幽香:清淡而宜人的香气。
晚寒:傍晚时分的寒冷。
岭头:山岭的顶部,这里指远方。
信:书信,此处指友人来信。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这里可能代指友人所在的地方。
春意: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底处娇黄蜡样梅”中的“底处”指的是花朵盛开的地方,“娇黄”形容蜡梅颜色柔和而鲜明,如同蜡烛般的黄色,给人以温暖之感。蜡梅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纯洁高雅的情操,这里通过“娇黄”的字眼,不仅描绘了蜡梅的美丽,更映射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温馨情感。

次句“幽香解向晚寒开”中,“幽香”指的是蜡梅散发出的淡雅香气。“解向晚寒开”则是说随着日落,晚上的微冷中,这种香气更加清晰可闻。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蜡梅的香气结合起来,增强了画面感和氛围感。

第三句“故人未寄岭头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故人”指的是旧友或亲人,“未寄岭头信”则意味着诗人期待从遥远的山岭传来亲人的信息。这里“岭头”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也象征着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末句“先报江南春意来”中,“先报”意味着在亲人信件到达之前,诗人通过这首诗先行传递了江南即将到来的春天信息。这里的“江南春意”不仅是季节变化的描述,更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蜡梅这一植物,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人间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竹亭诗

绕冈脩竹小亭深,风干云梢照碧浔。

安得茂林带左右,祇应萧爽似山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观音亭

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

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饮襄阳沈氏家醉题侍儿小莹裙带

旋剪香罗列地垂,娇红嫩绿写珠玑。

花前欲作重重结,系定春光不放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其八)

梦为蝴蝶恣飞飞,飞入花丛处处迷。

不是提壶强呼起,尚应栩栩展江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