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其二)

篱下黄花早已彫。镜中华发不相饶。

清霜白露烟光晚,去雁来鸿客路遥。

香篆冷,烛花消。佳宾同醉可怜宵。

都将璧月琼枝句,付与樽前薛小桃。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鹧鸪天·其二》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况味的感慨。首句“篱下黄花早已雕”写出了菊花在秋风中凋零,暗示了岁月的无情。次句“镜中华发不相饶”通过镜子映照出自己华发斑驳,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清霜白露烟光晚,去雁来鸿客路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清冷的霜露、傍晚的烟霭,以及南飞的大雁和北归的鸿雁,都寓言着游子的漂泊和思乡之情。“香篆冷,烛花消”则描绘了室内孤寂的氛围,香篆燃烧殆尽,烛火微弱,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佳宾同醉可怜宵”借佳宾共饮,试图排遣愁绪,但这样的夜晚仍然显得凄凉。“都将璧月琼枝句,付与樽前薛小桃”最后两句,诗人将美好的诗句寄托给眼前的朋友薛小桃,寓意着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仍希望分享文学之美,以求片刻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三)重游东岩寺,壁间见韩飞霞题字

仙梵潮音水月堂。昙花犹映墨花香。

旧围红袖题诗处,曾指银瓶索酒尝。

追幻梦,忆疏狂。春风宿草满平冈。

浮山夜壑藏舟夜,槛外长江自渺茫。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太平时.溯流纳溪舟,宿玉林寺。忆昔刘参之与弟承之、梁腾实相送至此,参之、腾实墓已宿草,感怆赋

回首徂征出塞前。甲申年。故人相送蜀江边。

共留连。廿载旧游非旧雨。销魂处。

晨星朝露各风烟。泪潸然。

形式: 词牌: 添声杨柳枝

灼灼花

谁把纤纤月。掩在湘裙褶。

凤翠花明,猩红珠莹,蝉纱雪叠。

颤巍巍一对、玉弓儿,把芳心生拽。掌上呈娇怯。

痛惜还轻捻。戏蕊含莲,齿痕斜印,凌波罗袜。

踏青回露湿、怕春寒,倩檀郎温热。

形式: 词牌: 连理枝

清平乐(其一)

君王未起。玉漏穿花底。永巷脱簪妆黛洗。

衣湿露华如水。六宫鸾凤鸳鸯。九重罗绮笙簧。

但愿君恩似日,从教妾鬓如霜。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