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曲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形式: 古风

翻译

湘江的秋水宽广无边,湘中的月亮落下,行人的头发在微风中飘动。
目送着行人的头发,目送他归去,白蘋花盛开,鹧鸪鸟飞翔。

注释

湘水:湘江。
潮:潮汐。
秋水:秋天的江水。
阔:宽阔。
湘中:湘江中部。
月落:月亮落下。
行人:行人,指离别的人。
发:头发,这里指行人的头发。
送人发:目送行人的离去。
归:回归。
白蘋:植物名,白色浮萍。
茫茫:广阔无际。
鹧鸪飞:鹧鸪鸟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离愁。诗人站在宽阔的湘江之滨,秋水浩瀚,但却没有潮汐。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照,也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平静而又有些忧郁。月落时分,行人踏上归途,这个画面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悲凉氛围。

“送人发”两句,直接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在古代文人眼中,送别往往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里的“发”,不仅是指头发,更有离愁绵绵、难以割舍之意。

最后一句,“白蘋茫茫鹧鸪飞。”通过对水生植物和鸟类动态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萧索与孤寂的情趣。白蘋即是芡实,水中的芡实丛生,给人以无边际之感;而鹧鸪,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的鸟,它的飞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也象征着行人的离去和孤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以及送别情境的渲染,表达了一种淡远的情怀。诗人以精炼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把握了离别时的心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短歌行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

流光暂出还入地,使我年少不须臾。

与君相逢勿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形式: 乐府曲辞

筑城词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

重重土坚试行锥,军吏执鞭催作迟。

来时一年深碛里,尽著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

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

形式: 古风

董公诗

谁主东诸侯,元臣陇西公。

旌节居汴水,四方皆承风。

在朝四十年,天下诵其功。

相我明天子,政成如太宗。

东方有艰难,公乃出临戎。

单车入危城,慈惠安群凶。

公谓其党言,汝材甚骁雄。

为我帐下士,出入卫我躬。

汝息为我子,汝亲我为翁。

众皆相顾泣,无不和且恭。

其父教子义,其妻勉夫忠。

不自以为资,奉上但颙颙。

公衣无文采,公食少肥浓。

所忧在万人,人实我宁空。

轻刑宽其政,薄赋弛租庸。

四郡三十城,不知岁饥凶。

天子临朝喜,元老留在东。

今闻扬盛德,就安我大邦。

百辟贺明主,皇风恩赐重。

朝廷有大事,就决其所从。

海内既无虞,君臣方肃雍。

端居任僚属,宴语常从容。

翩翩者苍乌,来巢于林丛。

甘瓜生场圃,一蒂实连中。

田有嘉谷陇,异亩穗亦同。

贤人佐圣人,德与神明通。

感应我淳化,生瑞我地中。

昔者此州人,但矜马与弓。

今公施德礼,自然威武崇。

公其共百年,受禄将无穷。

形式: 古风

赋花

花,花。落早,开赊。对酒客,兴诗家。

能回游骑,每驻行车。宛宛清风起,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洽,惟愁虚弃光华。

明年攀折知不远,对此谁能更叹嗟。

形式: 词牌: 一七令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