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

贤圣生不数,五百斯其期。

获麟事已遥,白鹿乃在兹。

濂溪指迷途,朱陆分两岐。

其人虽不作,其言尚可师。

嗟予不自量,独往矢不疑。

玄精惑异趣,难闻悲后时。

荏苒历二纪,彷佛见津涯。

望望足莫前,如有神鬼司。

日月宁再与,虚知竟何禆。

感此未皇安,三益恒所须。

朅来遵故躅,庶几或见之。

精爽俨如在,荆榛多蔓枝。

在昔义利谈,闻者曾涕洟。

悠悠今古心,岂伊异所思。

川谷耀馀彩,竹树含新滋。

披衣冈阜巅,濯缨溪水湄。

怀哉祗于役,日夕伤迟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白鹿洞》由明代诗人罗洪先创作,通过描绘白鹿洞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以及个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贤圣生不数,五百斯其期”,感叹圣贤的稀少,每五百年才出一位。接着,“获麟事已遥,白鹿乃在兹”则以古代传说中的麒麟和白鹿象征圣贤,表达对古代圣贤的怀念。随后,“濂溪指迷途,朱陆分两岐”引用了周敦颐(濂溪)和朱熹、陆九渊两位理学大师的典故,指出他们对哲学思想的分歧,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在道德修养道路上的选择。

“其人虽不作,其言尚可师”强调了圣贤言论的价值,即使他们已不在世,但他们的教诲仍值得学习。诗人自谦地表示:“嗟予不自量,独往矢不疑。”表达了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仍坚持追求道德修养的决心。

接下来,“玄精惑异趣,难闻悲后时”表达了对复杂世界的困惑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荏苒历二纪,彷佛见津涯”,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尽头,却也感到迷茫。他感叹“望望足莫前,如有神鬼司”,似乎在寻求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指引。

最后,“日月宁再与,虚知竟何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知识价值的反思。诗人感慨自己未能及时把握时光,深感遗憾。在自然景观的映衬下,“川谷耀馀彩,竹树含新滋”,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致相融合,引发了深深的思考。“披衣冈阜巅,濯缨溪水湄”,诗人选择在山巅和溪边洗涤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

“怀哉祗于役,日夕伤迟迟”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哀伤。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个人成长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寄聂双江公

先生爱周易,三绝事不殊。

一朝绾虎符,长啸辞山居。

兵事贵神速,密奏专尚书。

紫禁夜半启,皇威赫以舒。

飞狐星营开,旄头半剪除。

告至举旷典,印组累累如。

少保职寅恭,孩孺悬绯鱼。

荣光照衢路,独与盛德俱。

嘿嘿省署夕,爻象观盈虚。

形式: 古风

次韵别陈子为

罗浮岂不乐,胡尔同江湄。

抱疴未收留,且与倾秫卮。

至道在何所,千里徒增悲。

出门顾场圃,秋黍方离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卧云楼

托居在城市,声利多豗嚣。

白云满山谷,往来暮复朝。

云飞不可留,太虚神与游。

昔人重揽结,冥卧百虑休。

不复知春秋,宁辨人间世。

身虽杂尘氛,心已释凝滞。

陈君年已晚,白发不盈卷。

高楼有嘉名,意与昔人远。

忆我开石莲,榻上生岚烟。

伊谁到枕席,惟有夜深泉。

形式: 古风

古翠行

钱君爱长松,不辨几千岁。

朝露滴空寒,夕吹起蔚荟。

根柯剥霜藓,户牖入天籁。

疑得飧苓方,颇见超尘态。

至今七十年,颜色曾未艾。

我欲识其人,远在千峰外。

归去视莲洞,怪石如抹黛。

安得驱秦鞭,与之斗珍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