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埋路欲迷,独许幽人过。
时从客子来,更寻深处坐。
抵掌到幽眇,万事俱识破。
茫茫名利人,糠秕不足簸。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独自漫步的情景,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首句“云埋路欲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暗示了道路的难寻与探索的艰难。接着,“独许幽人过”则点明了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一位愿意深入幽静之地的隐士。
“时从客子来,更寻深处坐。” 描述了这位隐士偶尔会接待来访的客人,但更多时候他选择独自一人深入幽静之处,享受宁静与思考。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孤独的接纳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抵掌到幽眇,万事俱识破。” 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思想境界。通过与朋友的深谈,他洞察了世事的真相,理解了人生的本质,达到了心灵的解脱与超脱。
最后,“茫茫名利人,糠秕不足簸。” 是对世俗社会中追逐名利之人的讽刺。在隐士看来,那些为名利奔波的人如同被风吹散的糠秕,毫无价值可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鄙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的淡然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主题。
不详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空洞远万里,佳景萃其南。
縠纹波似染,螺髻花群簪。
紫芝鲜最馥,青棂坚直甘。
解召羡门侣,双鸾聊与骖。
幽岩列仙貌,阴雪如粉扑。
矧当摇落时,宛见沙漠北。
朔风吹不动,中有难凋木。
吾尝爱此景,小驻葛陂竹。
双鹿处岩隈,似有人性灵。
山童自驯扰,俗客必心惊。
循除水濈濈,竹暗藏幽亭。
有时带露归,濈濈身有青。
何年樊仙翁,踞此作云榭。
境胜唯清凉,寒燠匪冬夏。
俯观尘世人,杳在万仞下。
渐次入真境,还如倒食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