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夏日寄洞山节公

湖光摇翠木,灵洞叠云深。

五月经行处,千秋桧柏阴。

山形临北渚,僧格继东林。

莫惜相招信,余心是此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湖面波光摇动着翠绿的树木,神秘的洞穴层层叠叠隐于云深处。
五月里我曾漫步于此地,千年的桧柏树荫下留下了足迹。
山峦形态紧邻北边的水岸,僧侣们的风骨延续着东林的传承。
别犹豫发出邀请的信息,我的心意正如你所想的一样坚定。

注释

湖光:湖面反射的光芒。
摇翠木:形容湖水波动使周围的绿树看起来在摇曳。
灵洞:指具有神秘或仙灵之气的洞穴。
叠云深:云层重叠,显得洞穴非常深远。
五月经行处:指在五月的时候走过的路径。
千秋: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桧柏阴:桧树和柏树下的阴影,象征历史悠久。
山形:山的外形、轮廓。
临北渚:靠近北面的水边。
僧格:僧人的品格或修为。
继东林:继承了东林寺的传统或精神,东林可能指一个著名的佛教寺院。
莫惜:不要吝啬。
相招信:相互邀请的信息或信号。
余心:我的心,指诗人自己。
是此心:心意相同,强调彼此想法一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和心灵交流的深切感悟。

"湖光摇翠木,灵洞叠云深。"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场景。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波光粼粼的绿色,树木随风轻摆,而远处的山洞则被浮动的云雾所环绕,显得深邃莫测。

"五月经行处,千秋桧柏阴。"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一个温暖的季节中穿行于古老树木之间的情景。五月正值初夏时分,万物生长,诗人所走之地,是被历史沉淀,岁月洗礼过的桧柏树荫护下的道路。

"山形临北渚,僧格继东林。" 这两句展示了一个地理环境和宗教氛围共存的情景。山势向着北方的一处水域延伸,而在东边的森林中,有僧侣们继续他们的修行。

最后两句 "莫惜相招信,余心是此心。" 则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世界的坚守。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在这个忙碌而又喧嚣的世界里,真正能与之相通的心灵,是多么难能可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闲堂昼卧眼初开,强起徐行绕砌苔。

鹤氅人从衡岳至,鹑衣客自洛阳来。

坐闻邻树栖幽鸟,吟觉江云发早雷。

西笑东游此相别,两途消息待谁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荆门病中雨后书怀寄幕中知己

病根翻作忆山劳,一雨聊堪浣郁陶。

心白未能忘水月,眼青独得见秋毫。

蝉声晚簇枝枝急,云影晴分片片高。

还忆赤松兄弟否,别来应见鹤衣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荆门病中寄怀贯微上人

我衰君亦老,相忆更何言。

除泥安禅力,难医必死根。

梅寒争雪彩,日冷让冰痕。

早晚东归去,同寻入石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荆门寄怀章供奉兼呈幕中知己

紫衣居贵上,青衲老关中。

事佛门相似,朝天路不同。

神凝无恶梦,诗澹老真风。

闻道知音在,官高信莫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