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诸子限韵

七夕明河带露痕,惊秋长自问天孙;

斗间槎到应非误,壁上梭腾且莫论!

兴至正须浮玉斝,愁多何必弄银樽!

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在七夕节时所作,以节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故国的深深怀念。首句“七夕明河带露痕”描绘了七夕之夜银河明亮,露珠晶莹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惊秋长自问天孙”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斗间槎到应非误”中的“槎”指的是木筏,诗人想象着牛郎乘筏穿越天河,暗示自己对重逢的期待,但又暗示现实中的阻隔并非误打误撞,而是人为的无奈。“壁上梭腾且莫论”进一步强调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织女的织梭虽快,却无法拉近彼此的距离。

“兴至正须浮玉斝”表达诗人豪情壮志,即使在愁绪中,也要借酒浇愁,暂忘忧患。“愁多何必弄银樽”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忧虑,即使饮酒也无法完全排解愁绪。

最后两句“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直抒胸臆,每年七夕之夜,诗人独自感伤离别之苦,只有西风能理解他那深深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故国的眷恋。

收录诗词(504)

张煌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字:玄著
  • 号:苍水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620—1664年

相关古诗词

秋怀三首(其一)

秋色来何许,沧江对晚潮。

宜人偏淡荡,似我总萧条。隼翮凭谁健?

狼心尚尔骄。也知云意薄,聊自拟丹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秋怀三首(其二)

屈指金行半,流光不我予!

鲈腮味信美,雁足耗全疏。

客散黄金尽,兵饥白粲虚。

只愁绵力弱,何以慰皇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秋怀三首(其三)

天方尊肃气,人已苦兵声。

高枕真无事,扁舟似有情。

静同仁者寿,隘得圣之清。

遣放应如此,毋劳造物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大安沙坐风雨,复叠前韵三首(其一)

风雨添新涨,荒洲几尺潮;

场禾悲滞穗,渚荻响丛条。

茅舍炊烟淡,蓬窗暝色骄。

秋飙毋乃妒,未敢说摩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