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八景诗(其八)晦朔潮痕

江湖消长去来频,满眼浮花烂若银。

瘴海飘飖惊贝母,炎州髣髴降滕神。

春风芳草斜阳渡,秋月芦花浅水滨。

几处乘流舣舟楫,不知谁是济川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南雄八景之一的“晦朔潮痕”,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潮水涨落带来的自然景象变化。首句“江湖消长去来频”开篇即点明了潮水的动态特征,江湖潮水时涨时落,频繁更迭。次句“满眼浮花烂若银”则以比喻的手法,将潮水中的泡沫比作璀璨的银花,生动地描绘了潮水翻滚时的壮观景象。

接着,“瘴海飘飖惊贝母,炎州髣髴降滕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潮水所过之处的神秘氛围。贝母在古代常用于形容珍贵之物,此处用来形容潮水中的泡沫,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通过“瘴海”和“炎州”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热带雨林或海滨地区的独特环境,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

“春风芳草斜阳渡,秋月芦花浅水滨”两句则转向对潮水退去后的景象描写。春风拂面,芳草萋萋,斜阳洒在渡口,构成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而当秋月升起,芦花轻摇于浅水边,又展现出另一番清冷而幽静的意境。这两句通过季节的交替,展现了潮水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最后,“几处乘流舣舟楫,不知谁是济川人”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船只的遐想,以及对那些勇敢穿越潮水、渡过江河的人们的敬意。这两句不仅深化了对潮水主题的思考,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冒险精神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潮水涨落及其对自然景观影响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中不确定性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

程文表(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清远峡

两岸青山翠欲流,天涯萍迹便堪游。

层峦倒影藏仙窟,一水新潮荡客舟。

系石藤萝常伴月,穿云猿狖自鸣秋。

凝眸未尽寻幽兴,直欲高飞最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飞来寺

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

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

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

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徐子贵南恩州学正

笔床茶灶米家船,去结香芹碧藻缘。

高士旧闻人下榻,冷官谁谓客无毡。

诗成蜃气楼台外,目送鸢飞潦雾边。

往事沙虫堪一慨,海灵山下浪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舟宿武山是夕风雨骤发余襄公候潮处也

海门鲸浸浪掀天,点点归帆贾客船。

怪石中流成虎踞,腥风半夜起龙眠。

神仙弱水知何许,天地无情任可怜。

惟有朝昏潮信在,武陵遗迹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