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孙笠亭小照

兴来随意涉烟波,偶把渔竿学志和。

午日才炎须戴笠,祫衣新制不须蓑。

桃花岸上红霞灿,杨柳溪边绿荫多。

洞口仙源何处觅,但闻樵子唱渔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友人孙笠亭在夏日垂钓的情景,充满了淡雅与宁静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孙笠亭在烟波之上随意垂钓的悠闲生活状态。

首句“兴来随意涉烟波”,开篇即点明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在烟雾缭绕的水面间自由行走,表达了孙笠亭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次句“偶把渔竿学志和”,进一步描绘了他手持鱼竿,仿佛在模仿某种传统或志趣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文人雅士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午日才炎须戴笠”一句,通过夏日炎炎的环境描写,强调了孙笠亭在户外活动时的必要防护措施,同时也暗示了他享受自然、不畏炎热的生活情趣。“祫衣新制不须蓑”则说明他穿着新制的祫衣,无需再披蓑衣,既体现了对传统服饰的尊重,也表现了他对现代生活的适应与融合。

后四句“桃花岸上红霞灿,杨柳溪边绿荫多”,将画面转向了岸边的景色,桃花盛开,红霞映照,杨柳轻摇,绿荫浓密,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营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这样的场景不仅美化了垂钓的环境,也烘托了孙笠亭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洞口仙源何处觅,但闻樵子唱渔歌”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同时通过樵子的歌声,似乎在远方传来,增添了诗作的神秘感和悠远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孙笠亭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操。

收录诗词(37)

朱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孤贫,读书刻苦,寒暑无间。乾隆五十七年(1792)补博士弟子员。嘉庆九年(1804)举于乡,而时乖命蹇,十上公车不第。道光二十七年(1847),擢巡宁夏道,道光二十八年(1848),宣宗勤求吏治,稔知公名。特传旨召之,期将大用。公行至西安,遘疾还乡,事乃寝。道光二十九(1849)年正月六日,卒于家,春秋七十有八。诰授中宪大夫。著有《勿轩小草》、《环山善后事宜》、《武经七书摘要》等书

  • 字:辉甫
  • 号:勿轩
  • 籍贯:青县钱海庄(今属沧县)
  • 生卒年:1772—1849

相关古诗词

过石佛岭

石佛高盘万仞山,昙花现处照溪湾。

纵然色相空中现,只在非空非色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东园即事

小坐东园里,闲将物理敲。

莺鸣争选树,鸠拙静安巢。

献媚红花艳,含芳绿竹苞。

妍媸原有定,俗虑好轻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小平园观杜鹃花

小园晴日暖如烘,满树花开烂漫红。

谁谓杜鹃啼不止,春来也会笑东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有感

山下出泉水,几经遭坎坷。

但能流不息,终得到江河。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