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阻奉晨昏宁孝子,窜投荒远岂忠臣。
今朝恩放归田去,留得遗踪警后人。
这首诗《偶书(其二)》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阻奉晨昏宁孝子,窜投荒远岂忠臣。今朝恩放归田去,留得遗踪警后人。”四句,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与忠诚的深刻思考。
首句“阻奉晨昏宁孝子”,表达了对孝道的坚守,即使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尽孝,体现了孝顺子女的高尚品德。次句“窜投荒远岂忠臣”,则从反面提出疑问,即便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也不应被视为真正的忠臣,暗示了忠诚有时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和时间展现,而非盲目地追求。
第三句“今朝恩放归田去”,描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终于获得了宽恕,得以返回家乡的情景。这不仅是一种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对坚持原则、最终得到公正对待的肯定。最后一句“留得遗踪警后人”,强调了这一经历的意义,即通过自己的故事警示后来者,在面对道德抉择时要坚守正直,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探讨了孝道、忠诚与道德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水北摘禾将欲了,水南发瘴已皆安。
憣然回指潇湘去,感激天恩分外宽。
卜筮俱言七月嘉,夜来魂梦更高华。
此生岂复公卿望,惟喜斑衣早到家。
逆行天莫测,雉作渎中经。
沤灭风前质,莲开火后形。
钵盂残蜜白,炉灶冷烟清。
空有谁家曲,人间得细听。
去年今日别庭闱,回首庭闱未得归。
天道人心会相契,归欤行即被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