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一然听钟

寥寥相对一灯明,数尽遥钟百八声。

题向山堂成故事,他年却好话平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廖孔说的《与僧一然听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与僧人相对而坐,只有孤灯相伴,四周寂静无声,唯有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传来,每一声都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能数得清每一个音节。这“百八声”钟鸣,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象征,更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题向山堂成故事”,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历史的传承感。山堂,可能是指一处隐于山林中的修行之所或读书之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题字,成为一段过往的故事。这样的行为,既是对自身经历的记录,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寄语,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够倾听这段故事,从中获得启示或共鸣。

“他年却好话平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他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都能成为交流的话题。这种愿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富有哲思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言语的默契,以及对生命、时间、记忆与交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

廖孔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钟

华阳百里一孤钟,地阔天空山万重。

飒沓烟霜悠飏月,依微随鹤绕三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雨夜闻箫

纱窗徙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春晓太平公主小楼闻吟双管

主家天上凤楼人,传得仙音到客新。

未省落梅和折柳,风吹散作万家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王都事家听周子奇吹笙

隔水吹笙引凤鸣,十三声外柳风清。

风流自有王子晋,留取清樽吸月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