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歌

一石上负昆崙柱,一水西奔牛女渚。

玉斡狞鳞万松古,夜夜神光干帝宇。

石滑苔危冰一缕,四海长依开辟雨。

月落未落逢诺矩,两足敲泉龙罢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画面。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巨石比喻为背负着昆仑山的支柱,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宏大与坚韧。"一水西奔牛女渚"则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暗示了流水的永恒与爱情的绵长。"玉斡狞鳞万松古"描绘了古老松林的景象,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夜夜神光干帝宇"可能暗指星光照射天宫,给人以神圣而奇幻的感觉。接下来的"石滑苔危冰一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和冷寂。"四海长依开辟雨"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生不息。

"月落未落逢诺矩"中的"诺矩"可能是地名或神话中的意象,诗人借此表达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交错。最后,"两足敲泉龙罢舞"以龙舞结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和力量在静谧中依然涌动。

整体来看,这首《石桥歌》以石、水、松、星、月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高似孙的词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再至桐柏山

此山即蓬莱,其下通弱水。

万里奏上帝,一岳留仙史。

逍遥丹霞上,出没流精里。

夜子鹤又叫,月晕风欲起。

自从西涧去,复见东峰峙。

松施神农萝,石护尧时髓。

无中犹有象,玄外更无旨。

略闻赤松道,浩劫不可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同父送松江蟹

人间宁有几松江,蟹到强时橙也黄。

非是龟蒙无此隽,自从茂世孰为忙。

乾坤大半渔为宅,雪月从头笔做床。

不读晋书谁了此,晋书曾读也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后欸乃辞

洞庭潇湘白雪中,中有云气随飞龙。

渔父天寒网罟冻,山木尽亚洪涛风。

渔翁暝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冥阔。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

形式:

纪梦

翠峰嵯峨三十六,寒泉落空响哀玉。

岩花石路势萦纡,玉阑干护脩筠绿。

雪髯老人负紫瓢,金丝麈尾遥相招。

红螺酌酒湛湛碧,坐倚苍石吹洞箫。

孤鹤来传天上诏,老人挽予偕一到。

飘飘高举淩青冥,直过罡风履黄道。

祥光楼阁倚峥嵘,神虎守阙森卫兵。

双阖朱扉忽微启,中有灵官来远迎。

绛衣持斧立丹陛,玉皇手中玉如意。

云璈风瑟自宫商,天声清越非人世。

帝旁青童传帝宣,文华宫中呼谪仙。

谪仙顾余笑且言,子宜亟返来他年。

探怀赠我五色笔,子当宝之慎勿失。

浓香氤氲迷帝所,长揖老人下西庑。

身从日月上头行,俯视斗杓分子午。

云气相随步武生,过耳但觉松风鸣。

觉来握笔纪佳梦,月明楼鼓挝三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