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筹堂

老为人所怜,贫恨友独寡。

等闲门外车,尽入宰肉社。

欲随射虎将,争柰无匹马。

安得化为云,四方逐东野。

大庇天下士,拟作万閒厦。

顾我盖头茅,宁肯助一把。

非无问舍心,或恐卧床下。

纵有愿留人,有馆不能假。

还因索居久,往往罪商也。

须待舍馆定,然后见长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寄筹堂》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诗中开篇“老为人所怜,贫恨友独寡”,描绘了诗人年老贫困,孤独无友的境遇,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接着,“等闲门外车,尽入宰肉社”一句,以门外车马的热闹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世态炎凉。

“欲随射虎将,争奈无匹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甘与向往,他渴望像英勇的将领一样,有所作为,但现实的局限使他只能空有抱负。“安得化为云,四方逐东野”一句,诗人借助想象,表达了自己希望像云一样自由飞翔,追随东野一样志同道合的朋友,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愿望。

“大庇天下士,拟作万閒厦”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他希望能够庇护天下士,建造无数的房屋,体现其济世救人的理想。“顾我盖头茅,宁肯助一把”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自嘲与无奈,即使是一片茅草屋,他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无问舍心,或恐卧床下”表明诗人并非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愿,但他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得到更好的居住条件。“纵有愿留人,有馆不能假”表达了诗人即使有意愿接纳他人,却因为自身条件有限而无法实现的遗憾。

最后,“还因索居久,往往罪商也。须待舍馆定,然后见长者”则体现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反思与自责,同时表达了期待改善生活条件、见到贤达之人的愿望。

整体而言,《寄筹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处境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毛晋卿肖山堂

悠然林下客,世事颇能料。

闲中意自适,身外名肯钓。

卜居山之阳,初为识者笑。

势将陵岱华,气欲吞嵩少。

方寻愿谷归,稍近孙台啸。

微茫数烟岫,巉绝对云峤。

为我增双明,未必在远眺。

始虽如直友,久乃得心照。

恐随有力去,或被移文诮。

己见成膏肓,百计莫可疗。

一时烟霞语,慎勿骇廊庙。

咄哉肖山堂,所以警不肖。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庙学落成

斯文天末器,吾道有时厄。

方嗟凤兮衰,遽叹麟也获。

继遭秦焚书,又被鲁坏宅。

迩来天下事,多自马上得。

不修下车礼,不献在泮馘。

不授羽林经,不讲博士席。

旁若没字碑,肯见一逢掖。

偶因长乐老,尽挟兔园册。

及见中选人,始知为学益。

学者如牛毛,自古数濩泽。

连年取青紫,易于地芥拾。

争将逸驾攀,遂向塞路辟。

挥之无倚门,从者皆入室。

肃肃俎豆风,洋洋弦歌邑。

几时复论秀,四海望偃伯。

术能向者谁,世无秋风客。

形式: 古风

德老栽花成竹

物性随所移,岁晚气自变。

失却本来身,还于身外见。

寻参玉版禅,如对菩萨面。

丛林一花祖,派入香严传。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刘汉臣堂甫北归

哀哉同队鱼,尽在枯池里。

纵免鼎中烹,将见渴欲死。

造物何不仁,岂独困二子。

我虽江湖心,恨无斗升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