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星江闻伯固与僧自五老亭步入开先作此寄之

烟霏含空青,向晚望逾好。

欲行落瀑边,俊鹘屡侧脑。

偶携白发禅,步尽青松道。

孤鸿聊送目,瘦策自扶老。

甚欲东涧阴,缚屋安井灶。

我亦个中人,归计嗟不早。

永愧岩上僧,松鬣和云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烟雾弥漫于青空之中,景色格外宜人。他想象自己行走在瀑布旁,一只雄鹰侧着脑袋,似乎在欣赏这壮丽的景象。随后,诗人偶遇一位白发老僧,两人一同漫步在青松覆盖的小径上。诗人抬头望着孤独飞翔的鸿雁,用瘦弱的拐杖支撑着年迈的身体。

诗人表达了想要在东涧的阴凉处建造房屋,安放井灶的心愿,但遗憾的是,这个计划未能实现。他自嘲地表示,自己也是个中之人,却感叹归隐的计划来得太迟。最后,诗人对山岩上的僧侣表达了敬意,想象着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松树的叶子与白云一起被轻轻扫过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和对僧侣生活状态的羡慕。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会苏养直

方忻望庐山,忽见苏养直。

向来败意事,捉手一笑失。

澜翻诵新诗,与山争秀色。

归来对青灯,危坐口挂壁。

翰林谪仙人,隐显吁莫测。

正恐骑鱼去,千里作一息。

形式: 古风

赠癞可

可师有奇骨,吐语愕众口。

秀如出盆丝,媚若春月柳。

旧咏雪梅词,便觉落渠后。

抱痾亦同粲,视身一尘垢。

卧看东溪云,悬瀑激窗牖。

庐山久无僧,殿阁空华构。

谁知千岩胜,竟入此郎手。

我痴世不要,冷落如弊帚。

但意君可夺,独能容我不。

形式: 古风

福唐秀上人相见圆通

庐山万木春已透,满目春光迎马首。

北山攫饭借榻眠,一任春山穿户牖。

道人闻是福唐来,石门曾结游山友。

相逢未说一笑欢,且忻春色浓如酒。

何当瘦藤上孤绝,深谷忽惊如锦绣。

人生超放当趁健,东风已暗藏鸦柳。

形式: 古风

飞来峰

意行忽出门,欲留聊植杖。

云开飞来峰,岿然眉睫上。

气势欲翔舞,秀色无千嶂。

万物皆我造,何从有来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归俯仰。

心知目所见,皆即自幻妄。

如窥镜中容,容岂他人像。

颇怪胡阿师,乃作去来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声辄放。

且复临冷泉,举手弄清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