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

意行忽出门,欲留聊植杖。

云开飞来峰,岿然眉睫上。

气势欲翔舞,秀色无千嶂。

万物皆我造,何从有来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归俯仰。

心知目所见,皆即自幻妄。

如窥镜中容,容岂他人像。

颇怪胡阿师,乃作去来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声辄放。

且复临冷泉,举手弄清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飞来峰》。诗人在漫步时偶然出门,心中浮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随性而行的意象,于是停下脚步,插下手中的拐杖,静静地欣赏眼前的景色。

诗中描绘了云雾散开后,飞来峰巍峨挺立,仿佛就在眼前,其气势磅礴,秀美绝伦,似乎能飞翔起舞,不需千山万水的阻隔。万物在诗人眼中都是自我创造的产物,没有固定的来去方向,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接着,诗人以大千世界与毫末之微相对比,指出古今之事皆可俯仰之间完成,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他意识到,自己所见的一切,不过是心中的幻象,如同镜子中的容貌,并非真实的他人形象。诗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甚至有些惊讶,但最终以一笑释怀,展现出豁达的心境。

最后,诗人邀请自己来到冷泉边,轻轻举起手,玩弄着清澈的泉水,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也暗示了他在心灵深处与自然界的深刻连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超脱与智慧。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崇因会王敦素

眼高四海语英发,自应文章有家法。

金陵地肺山川骄,要君诗句时弹压。

东来藉甚名誉传,景星瑞鸟人争先。

忽惊华气倾坐客,但觉人品春湖前。

一杯春露容同啜,更看归舟登一叶。

遥知笑语散惊鸥,万顷烟波上眉睫。

念君怀中有卿相,何时摸苏一唾掌。

要看儒林万口誇,文公诸郎能世家。

形式: 古风

闻端叔有失子悲而庄复遭火焚作此寄之

一子被夺去,囷廪遭火焚。

冷官寄僧舍,僮仆卧朝昏。

平生五色笔,落纸生烟云。

文章竟何用,袖手声一吞。

东坡昔无恙,豪俊日填门。

君如汗血驹,胆气终逸群。

坡今骑鱼去,众客亦缤纷。

翩然淮海上,霜鬓此身存。

我亦识坡者,一见等弟昆。

乃知水与乳,自然和不分。

心期营一笑,发君双颊温。

那知堕机阱,面上馀唾痕。

我公佯瞌睡,嘲诮了不闻。

遥知读此诗,拊手髯一掀。

形式: 古风

七夕卧病敦素报云道夫已至北山迟迟未入城其意耽酒用其说作诗促之

去年钟山今夕晴,二豪兴发来扣扃。

开轩咄嗟办法供,一味万壑松风声。

颓然意适相枕卧,便觉语笑纷先争。

我方小立倚风槛,君忽蹶起孤髻撑。

今年此乐堕渺莽,维摩卧疾毗耶城。

乌衣郎亦憎俗子,闭户卧看星河横。

美髯和易坐畏暑,扁舟散发歌月明。

遥知君定宿浮玉,诗狂欲跨横海鲸。

传闻已至蒋陵坞,留滞未归宜一抨。

连床夜语久不理,砚席忍垢珠网生。

乃尔弥日复信宿,不为万顷无浊清。

推挤不去有深意,恋此百瓮郎官清。

瓮边被缚真有道,酒后耳热良高情。

不嫌折简苦招唤,要看款段兀醉酲。

形式: 古风

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一)

山舟不肯留,白发日夜益。

晓窥青铜光,乃觉朱颜失。

故人半凋零,行吟百忧集。

旧山天尽头,岁晏衰眼力。

高枕此山泉,比兴复何日。

百年暗相惊,奔忙如瞬息。

乔松亦已尘,仙术无烦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