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鉴赏

这首《声声慢》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回忆的春日景象。

开篇以“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描绘出一片荒凉破败之景,薜荔垂挂于墙壁,莓苔蔓延至石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接着,“愁痕刚界朱栏”,愁绪如同痕迹般划过朱红色的栏杆,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一句,通过对比杏花与梨花的白与红,以及它们在春寒中的相继开放,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随后,“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画面,池水如镜,映照着过往的身影,引发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则将画面拉回到现实,夕阳下的草地,曾经秋千的痕迹,勾起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表达了诗人作为伤春之人,追逐蝴蝶、燕子,沉浸在音乐与美酒中的狂放生活态度,但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忧郁。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则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赏花,却无人分享这份快乐的情景,凸显了孤独感。最后,“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以红楼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东风吹过,杜鹃啼鸣,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行香子

十里平山,十里平川,更平林、万绿参天。

水边楼阁,屋后园田。拟买鸥矶,买云嶂,买渔船。

处处流泉,市断桥连,羡村居、何啻登仙。

几时奉母,筑舍花前。好看斜阳,看飞瀑,看炊烟。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念奴娇十一首(其一)

中年到也,叹封侯、骨相奇零如此。

热血一腔何处洒。日饮亡何而已。

落水三公,坠车仆射,早冷人间齿。先生休矣!

虽佳何与人事。

可惜浊酒牢骚,短衣历落,又是东风起。

百岁胸怀行不得,寂寂虚生斯世。

动业羊头,文章牛后,短尽英雄气。

古今邱貉,一编且对青史。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十一首(其二)

故园何处。又清明芳草,断肠时节。

病里东风吹梦去,晓枕醒来犹怯。

洞口桃花,楼头杨柳,事事成轻别。

啼鹃难到,伤心谁替侬说。

犹有兄弟天涯,茸靴瘦马,莫放春三月。

断句酒边还寄与,花叶从头亲叠。

罗帕兜香,银屏熨影,薄福拼教折。

明年今日,尊前重认华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十一首(其三)

客中风雨,又凄凉过了,清明寒食。

小屋荒灯扶病坐,形影暂相怜惜。

水市笙箫,山厨饧粥,故国三年别。

杜鹃难到,夜深何处啼血。

愁绝海北孤儿,江南老母,两地无消息。

更念松楸行垄在,浊酒一杯谁滴。

冷月山花,天涯魂梦,应有归时节。

长饥弟妹,今朝知倍悽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