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剿义和团感赋

是民是贼论纷歧,铸鼎图奸始共知。

黄带亦编流寇传,绣衣重睹汉官仪。

自天下降愚黔首,为帝驱除比赤眉。

伏剑直臣犹未瞑,料应喜见中兴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谕剿义和团感赋》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对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评价。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联“是民是贼论纷歧,铸鼎图奸始共知”,开篇即提出对义和团性质的争议,指出历史上对于其身份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从铸鼎图奸的开始,就已揭示了其复杂性。这里运用了典故,铸鼎图奸出自《左传》,原指周厉王铸鼎以图篡位,后引申为阴谋篡权之意,以此来比喻义和团的动机和行为。

颔联“黄带亦编流寇传,绣衣重睹汉官仪”,进一步探讨了义和团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黄带指的是义和团成员的服饰特征,此处借用“流寇传”这一概念,暗示义和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通过“绣衣重睹汉官仪”的描述,表达了对传统秩序的怀念,以及对义和团试图恢复或维护某种秩序的尝试。

颈联“自天下降愚黔首,为帝驱除比赤眉”,将义和团的行为与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相比较,暗示义和团在民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里的“自天下降愚黔首”形象地描绘了义和团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救世主,为民众驱除邪恶势力。

尾联“伏剑直臣犹未瞑,料应喜见中兴时”,以“伏剑直臣”比喻忠诚的官员,表达了对那些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预见到国家即将迎来中兴之日,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剖析了义和团运动的复杂性,既肯定了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维护民族尊严和抵抗外来侵略的积极意义,又对其激进手段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表示了担忧。黄遵宪以其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历史事件的多维度画像。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闻驻跸太原

南海昆明付劫灰,西风汾水雁声哀。

勤王莫肯倡先晋,乐祸人犹奉子颓。

兵甲谁清君侧恶?衣冠各自贼中来。

壶浆夹道民争献,愿祝桥从万里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车驾又幸西安

群公累月道旁谋,扰扰干戈未敢休。

太白去天真一握,裨瀛环海更西流。

河山形势成牛角,神鬼威灵尚虎头。

差喜长安今夜月,千年还照帝王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其一)

生鞭碎尽剩湖光,未落秋花半染霜。

举目山河故无恙,惊心风雨既重阳。

麻鞋衮衮趋天阙,华盖迟迟返帝乡。

话到黄龙清酒约,唏嘘无语忍衔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其二)

蒹葭秋老卧江湖,有客敲门梦乍苏。

海外瀛谈劳炙輠,电中天笑诧投壶。

自循短发羞吹帽,相对新亭喜雨珠。

太白孤云高两角,不知曾溍汉旌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