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其九)

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

瓜期五载如弹指,谁怯轮台万里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景象。首句“烽燧全消大漠清”,烽火台的消失象征着边疆的安宁,大漠的清静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丽。次句“弓刀闲挂只春耕”,弓箭和刀剑作为战争的工具,在和平时期被闲置,人们的生活回归到日常的农耕之中,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安定与和谐。第三句“瓜期五载如弹指”,以“瓜期”比喻时间的流逝,五载如同弹指一挥间,强调了时间的短暂与岁月的飞逝。最后一句“谁怯轮台万里行”,提出疑问,似乎在说,谁会畏惧从乌鲁木齐到轮台这一万里的旅程?这里可能暗含了对勇敢探索未知、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精神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地区的和平景象和人们平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新疆地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勇敢探索与和平发展精神的敬仰。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其十)

绿野青筹界限明,农夫有畔不须争。

江都留得均田法,只有如今塞外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其一)

灵光肸蚃到西陲,齐拜城南壮穆祠。

神马骁腾曾眼见,人间衔勒果难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其二)

破寇红山八月天,髑髅春草满沙田。

当时未死神先泣,半夜离魂欲化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其三)

白草飕飕接冷云,关山疆界是谁分。

幽魂来往随官牒,原鬼昌黎竟未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