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其四)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侄孙脚下行。

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之手,名为《谶(其四)》。诗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震旦虽阔无别路”,震旦即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这句话表达了无论地域多么辽阔,通往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佛法的修行之路。它强调了佛法对于所有人的普适性和唯一性,不论身处何地,追求真理和觉悟的路径是相同的。

“要假侄孙脚下行”,这里使用了一个比喻,将佛法的实践比作通过“侄孙”的脚来行走。这暗示了佛法的传承与实践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来实现,同时也体现了佛法的传承性,即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们来传播和实践佛法。

“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金鸡解下一颗米来供养众多的罗汉僧人。这不仅象征着佛法的供养不求回报,也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即使是最微小的供养也能惠及众多的修行者。同时,这也反映了佛法中“舍”与“得”的哲学,即在给予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唯一性以及实践与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细微之处,以及通过简单的行动就能达到供养众僧、利益众生的深远意义。

收录诗词(25)

菩提达摩(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谶(其五)

尊胜今藏古,无肱亦有肱。

龙来方受宝,捧物复嫌名。

形式: 古风

谶(其六)

初首不称名,风狂又有声。

人来不喜见,白宝初平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谶(其七)

起自求无碍,师传我没绳。

路上逢僧礼,脚下六枝分。

形式: 古风

谶(其八)

三四全无我,隔水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逢嗔不起憎。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