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有樛木

彼樛者木,轮囷其质。既干既跋,匪枉伊直。

时乎倒植,自卑自抑。

胶轕蟠屈,形诡貌谲,于时好乎弗适。

彼樛者木,拥肿其资。既节既枝,匪正伊攲。

时乎倒垂,自抑自卑。

勃窣离奇,根恬蒂怡,于性元兮弗迷。

弗适时好,暴客不到。暴客不到,轶出乎危道。

弗迷性元,灵主长存。灵主长存,驯入乎妙门。

危道我出,妙门我入。有谓我为兮不才之物。

不谓我得兮不才之物。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樛木为喻,描绘了自然界中树木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以及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适应能力。樛木,即弯曲的树,诗人通过樛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力顽强、适应环境变化的赞美。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樛木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形态,“彼樛者木,轮囷其质”,“既干既跋,匪枉伊直”。这象征着事物在顺境中的发展,虽曲折但不失正直。然而,“时乎倒植,自卑自抑”则暗示了在逆境中,事物可能会被迫改变其自然状态,但仍能保持自我,不屈不挠。

后半部分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彼樛者木,拥肿其资”,“既节既枝,匪正伊攲”。这里强调的是即使在逆境中,樛木也能以独特的方式生存下来,其形态虽然奇异,但内心却保持着平静和坚定。“于时好乎弗适”和“于性元兮弗迷”则表达了即使在不适合的环境中,也能坚守本性,不迷失方向。

最后两段“弗适时好,暴客不到。暴客不到,轶出乎危道”和“弗迷性元,灵主长存。灵主长存,驯入乎妙门”则将主题升华,指出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自我,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这里的“灵主”可以理解为内在的精神或意志,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精神的独立和坚定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樛木的形象,寓意了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适应环境,坚守本性,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找成长的机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韧、适应性和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视。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坐贫止挈孥累之半赴义宁

半住山西半广西,一家两处互忧疑。

北音不至雁之扉,南□先回梅所私。

横膝未能忘舐犊,齐眉何必□□□。

俸馀一一持竿去,儿女分为饱暖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辛丑大水

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

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

是方为邑本洼下,今者之变顷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

居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

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攲莫拄。

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

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

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

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

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

形式: 古风

寿林中书(其二)梅圣俞

凤历推来恰半千,高名千古重于山。

降因天下思姚宋,世有斯文属孔颜。

异俗已传吾父至,中原今仗老臣安。

玺书几日来宣室,走马传宣夹路看。

形式: 七言律诗

寿林中书(其三)元绛

四镇名藩忽十春,平生材术老经纶。

古来学问须行己,曾向艰危不爱身。

许国莫疑勋业大,倾朝共羡宠光频。

从今更觉功名重,正是人间五福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