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某诗

李某崆峒人,生长西北蕃。

赤鬓如猬毛,仅能为汉言。

筋力勇自负,马上带两鞬。

作贼十数年,身有百刃痕。

泳河不用舟,羊革随轻轩。

危厄辄自脱,天幸尚得存。

过壮忽自悔,翻然归汉恩。

徙家汾水阳,百口蒙轻温。

拜官随立功,俄列上閤门。

封侯未可量,专城谁复论。

已见狄将军,堂堂枢府尊。

由来功名际,雕鹗胜皇鹓。

富贵百恶除,讵问钳黥髡。

岂与诗书士,履绳不敢奔。

终身蹈薄冰,众口犹喧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某的西北蕃人,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自幼在崆峒长大,虽为蕃人,却能说汉话,显示出非凡的语言天赋。李某勇猛自负,擅长骑射,一生为匪盗贼,身负百处刀伤,却能在危难中自救,幸运地存活下来。年老后,他幡然醒悟,投向汉恩,迁居汾水之阳,一家百口得以安享生活。

李某因功绩被授予官职,地位显赫,甚至有望封侯。他的成就引起议论,有人认为他功勋卓著,超越了普通的官员,堪比高官。富贵之后,李某得以摆脱百般恶行,不再受钳刑、黥面和髡发之苦。然而,在那些饱读诗书的人眼中,李某或许不被视为正统,他们谨慎行事,不敢轻易追随。

尽管李某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获得了成功与地位,但社会上仍对他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这首诗通过描述李某的生平,反映了个人命运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王四十处见舅氏所录外祖与日本国僧诗并此僧诗书作五言

沧波浩无涯,泱漭际朝日。

安知鲛鱼渊,而有邑居室。

便风送来帆,夙昔多人物。

始信天地间,见闻岂云悉。

惆怅蓬莱说,胡为浪自黜。

夷倭与侏离,九译迷彷佛。

书问顾已同,纸墨存落笔。

俛仰六十年,举指不任屈。

好事见君家,闻诗初未失。

杜邺富小学,平通知祖述。

鄙老独何能,执书几涕出。

形式: 古风

偶题

旦出辄暮归,终年长役役。

自顾若有营,谁言了无益。

少小不如人,老大转衰僻。

昏忘复相仍,十事不一忆。

劳心非所长,但觉安坐食。

使我忍愧羞,不如学劳力。

劳力当自耕,自耕还自织。

百亩为己忧,虽忧乃易释。

形式: 古风

喜雨和任判官奉呈太守

愆阳历冬序,入春日光赤。

原野为之焦,无复青青麦。

明廷恤农功,诏旨怀悯恻。

谁能共此忧,惟良二千石。

祷祠遍群望,百神潜率职。

迅雷出深渊,密云会将夕。

应龙不无神,女鲜罪所极。

滂沲浃宇宙,变化才瞬息。

矧兹颢穹意,岂独垂沛泽。

尝听君平言,以兹消薄蚀。

周宣成阳事,往往在简籍。

不闻二美具,介福逾万亿。

三农耒耜出,自此丰黍稷。

使君凭熊轩,劝耕驻阡陌。

上客歌吉祥,清文缀环璧。

我岂击壤翁,不能知帝力。

斐然遂成章,聊用同悦怿。

形式: 古风

赠周员外鼎

束发去乡里,白首还旧丘。

曾无高盖车,顾为夸者羞。

岁晏东皋田,躬耕方薄收。

知君近有道,足以无外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