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足疾发不得登极乐峰》。黄景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因身体原因无法攀登极乐峰的遗憾与无奈。
首句“兹峰不合名极乐”表达了对极乐峰名称的不解与好奇,暗示了诗人对登山的向往。接着“迟我登临坐缘薄”一句,道出了未能亲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种限制或缘由,使得诗人只能在心中想象那座山峰的壮丽景色。
“卧游且觅宗少文”中的“卧游”指的是通过阅读或想象来游览名山大川,这里借用了晋代画家宗少文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不能亲自登山,但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感受自然之美。然而,“未到中年病腰脚”则揭示了诗人未能实现愿望的真正原因——身体状况不佳。
接下来的“山中猿鹤休见咍”一句,诗人以山中的猿鹤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体有恙,但内心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韧不屈。而“髀肉已生心未灰”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身体不再年轻,但心中的热情与梦想依旧燃烧不息。
最后,“此情恻怆谁得似,如阅宝山空手回”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于自己无法亲历美景的遗憾,仿佛在宝山面前却两手空空,无法尽情欣赏。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蕴含着对生命中错过美好瞬间的深深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身体限制时的无奈与坚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