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屈翁山归自雁门有赠》。诗中描绘了屈翁山从雁门归来后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象交融。
首句“诗名重译处应闻”,巧妙地将诗题融入诗句之中,既点明了诗的主题,又暗示了诗中人物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接下来,“四十休嗟未策勋”一句,以屈翁山四旬之龄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
“边草亦沾兰芷气,陇禽皆学凤凰文”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边疆的草木和陇上的鸟儿赋予了高雅的气质,象征着屈翁山虽身处边陲,但心怀高远,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座擎匕首看豪客,车持流苏载细君”描绘了屈翁山归来时的场景,通过“豪客”与“细君”的对比,展现了他既有着豪迈不羁的一面,也不乏细腻温情的一面,体现了其复杂而丰富的人格魅力。
最后,“归到陆生祠畔歇,开装飞出华山云”两句,以陆生祠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屈翁山归来的意境。他仿佛在陆生祠旁稍作停留,打开行囊,让华山的云彩自由飞舞,既是对过去旅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屈翁山归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个人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