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帐

纸帐白如雪,上有坐客影。

一白不自由,黑光荡无定。

人倦影已散,依然雪花莹。

须臾秉烛眠,相忘心目静。

形式: 古风

翻译

白色的纸帐如同白雪,上面映着客人的身影。
一片白色中无法自控,黑色的光影摇曳不定。
人已疲倦,身影消失,但仍留有如雪的光华。
不久后点起蜡烛入眠,心静如止,忘记了一切。

注释

纸帐:白色的帷帐。
白如雪:像雪一样洁白。
坐客影:客人的身影。
一白:整个白色空间。
不自由:无法控制。
黑光:黑色的光影。
荡无定:摇摆不定。
人倦:人感到疲惫。
影已散:身影消失。
雪花莹:如雪花般晶莹。
须臾:片刻。
秉烛:手持蜡烛。
相忘:忘记。
心目静:心境平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开篇“纸帐白如雪,上有坐客影”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勾勒出室内外的境况,纸帐洁白如同积雪,而窗棂上的暗影则透露出室外有人静坐。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描绘,更是对夜晚宁静氛围的一种渲染。

“一白不自由,黑光荡无定”这两句诗,则通过对比纸帐的纯净与窗棂阴影的移动不定,表达了内心对于宁静与不安之间微妙感受的抒情。这里的“一白”指的是纸帐的洁白,而“黑光”的“荡无定”则是对夜色中阴影变化的描写。

接下来的“人倦影已散,依然雪花莹”,则是转换了视角,从室内望向窗外,人虽疲倦而去,但纸帐上的雪花纹理仍旧清晰可见。这里的“雪花”既指纸帐的洁白,也暗示着夜晚的宁静如同积雪一般难以打扰。

最后,“须臾秉烛眠,相忘心目静”,则是对夜深人静时刻的抒情。诗人在短暂的时间里(“须臾”)举起蜡烛进入梦乡,心灵与视觉皆陷入宁静的状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安宁,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精致的意象构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寻找心灵宁静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苏刘义第四十三

骅骝事天子,龙怒拔老湫。

鼓枻视青旻,烈风无时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苏州第五十四

嵯峨阊门北,朱旗散广川。

控带莽悠悠,惨淡陵风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言志

九垠化为魅,亿丑俘为虏。

既不能变姓名卒于吴,又不能髡钳奴于鲁。

远引不如四皓翁,高蹈不如仲连父。

冥鸿堕矰缴,长鲸陷网罟。

鴳燕上下争谁何,蝼蚁等闲相尔汝。

狼藉山河岁云杪,飘零海角春重暮。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

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语。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妇女低头守巾帼,男儿嚼齿吞刀锯。

杀身慷慨犹易免,取义从容未轻许。

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素王不作春秋废,兽蹄鸟迹交中土。

闰位适在三七间,礼乐终当属真主。

李陵卫律罪通天,遗臭至今使人吐。

种瓜东门不可得,暴骨匈奴固其所。

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

已矣夫,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形式: 古风

还司即事(其一)

幕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