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夜半西风入,凉云满晋楼。

蝉声带秋响,萤火傍宵流。

已抱张翰兴,能禁宋玉愁。

年华浪抛掷,归思绕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夜半西风入”,点明时间与气候特征,夜半时分,西风渐起,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凉云满晋楼”一句,以“凉云”渲染出秋季特有的清凉氛围,晋楼则为地点的设定,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意境。

“蝉声带秋响,萤火傍宵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蝉鸣与秋风相随,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循环。

“已抱张翰兴,能禁宋玉愁”中,“张翰兴”源自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宋玉愁”则是引用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表达了诗人面对季节更替而产生的忧愁情绪。这两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深化了主题。

最后,“年华浪抛掷,归思绕沧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感叹岁月如流水般逝去,而自己的归乡之路却遥不可及,这种复杂的情绪在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

苏佑(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舜泽,生卒年不详,蒙古苏氏五世,明朝濮州人(今河南范县王楼镇苏庄村),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爱好诗文,在文学方面负有盛名,著有《孙子集解》、《三关纪要》、《法家剖集》、《谷原诗文草》、《奏疏》、《建旃琑官》、《云中纪要》等书

  • 生卒年:约公元1493——1573

相关古诗词

登滕王阁

坐久澹无虑,悠然片月生。

疏星杂渔火,繁露湿江城。

向夕横燕望,今宵习楚声。

因怜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甘庄下视雁代诸山有作

极目川原遍,双眉紫翠间。

水光全帖地,岚气半沈山。

白鸟云边没,青骊树杪还。

伯牙琴兴剧,何日乞身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访赵元戎筑塞

走马黄龙府,观兵细柳营。

连山边雨合,平野阵云横。

松漠悬秦壁,燕支动汉旌。

犹怜赵充国,辛苦筑金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三叉口

云树苍茫合,乡关道路赊。

近船呼伴侣,隔岸有人家。

草短烟横野,江寒月浸沙。

家人应念我,今夜宿三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