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聪上人房

半生无计涤尘襟,喜共旻公宿梵林。

隔竹茶烟风冉冉,锁窗花影夜沉沉。

有心听法篝灯坐,著意敲诗步月吟。

一榻未容清梦觉,又乘羸马逐朝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炜在聪上人房中住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静谧的夜晚与内心的宁静。

首联“半生无计涤尘襟,喜共旻公宿梵林”,开篇即点明诗人半生漂泊,内心充满尘世的烦恼,而此次能与旻公(聪上人)共宿于清净的梵林,让诗人感到欣喜与解脱。这里的“梵林”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净化的渴望。

颔联“隔竹茶烟风冉冉,锁窗花影夜沉沉”,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竹林间茶烟袅袅升起,微风轻拂,花影在窗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整个画面充满了静谧与和谐之美。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禅意的氛围。

颈联“有心听法篝灯坐,著意敲诗步月吟”,诗人不仅在篝灯下认真聆听佛法,还用心地创作诗歌,在月光下漫步吟诵。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在自然与佛法中寻找灵感的渴望。

尾联“一榻未容清梦觉,又乘羸马逐朝簪”,表达了诗人虽然在禅房中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现实的束缚依然存在。他不得不离开这宁静之所,再次骑着疲惫的马匹,追逐世俗的名利。这一联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在两者之间的挣扎与探索。

收录诗词(44)

陈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周太守琰还温州

陌上春光遍柳条,送君初下紫宸朝。

遥空云尽千峰出,别路风生五马骄。

离思不堪同作客,交情还忆共题桥。

孤舟明发知何在,疏雨空江半落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吴亚卿复致政归螺江

五十馀年任畏途,尔来归兴逐莼鲈。

风摇双佩辞三殿,云引孤帆入五湖。

荔酒醉眠花下榻,茶烟吹起竹边厨。

白头富贵人间少,况复身閒一事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寓临清寄余文勉主事

交游何处见情真,歧路相逢即故人。

斗酒屡邀花底醉,束薪多济客中贫。

陌头疏柳才凋叶,江上红梅又放春。

祇恐天书易催发,论心不及往来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陈黄门奉使琉球

使星宵傍斗南飞,青琐仙郎出禁闱。

云染紫泥颁去诰,兽蟠红锦赐来衣。

海门风迅帆樯远,天际烟消岛屿微。

蚤奉君恩之绝域,台衡属意望君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