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

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

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

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鉴赏

这首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感怀的历史场景。诗的开篇以“鸡鸣山下荒丘住”起笔,勾勒出一个寂静而破败的环境,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接着,“客吊古问驿亭父”描绘了来访者对过往的追忆和询问,表现出对历史遗迹的好奇与感慨。

“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进一步描绘了山下的田野和祠庙,历经风雨,淹没在农耕生活的日常之中,暗示着时间和自然的力量如何抹平昔日的辉煌。诗人在此寓言般地表达了世事如梦、人事代谢的主题。

“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两句,通过人物内心的默想和被现实生活的催促,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最后,“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揭示了山峰上可能曾发生过的悲剧,那可能是英勇事迹的见证,也可能是悲壮历史的痕迹,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难鸣山的荒凉与历史沉淀,寓言式的表达方式让人回味无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132)

冯子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字:海粟
  • 籍贯:怪怪道
  • 生卒年:1298

相关古诗词

鹦鹉曲.兰亭手卷

兰亭不肯昭陵住。老逸少是献之父。

过江来定武残碑,剥落刓烟剜雨。

纵新新茧纸临摹,乐事赏心俱去。

永和年小草斜行,到野鹜家鸡窘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四皓屏

张良更姓记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

一编书不为封留,字字咸阳膏雨。

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

待商山西皓还山,再不恋人间险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处士虚名

高人谁恋朝中住。自古便有个巢父。

子陵滩钓得虚名,几度桐江春雨。

睡神仙别有陈抟,拂袖华山归去。

漫纷纷少室终南,怎不是神仙隐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

鹦鹉曲.市朝归兴

山林朝市都曾住。忠孝两字报君父。

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

便天公有眼难开,袖手不如家去。

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