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水调歌头》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夏日炎炎中寻求清凉与宁静的心境。开篇“闷坐苦炎热,何日起清凉”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酷暑的厌烦和对凉爽的渴望。接下来的“时时挥汗如雨,闭户懒衣裳”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人们不愿外出,甚至懒得穿衣,只愿躲进屋内避暑。
“总有浮瓜沉李,未得冰壶雪峤”两句,运用了“浮瓜沉李”的典故,意指在盛夏时节,人们会将水果放入水中以保持其新鲜,同时也是一种消暑的方式。然而,诗人并未能享受到这样的清凉之物,只能望而兴叹。“倦倒竹方床,欹枕看图画,竟日罢焚香”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因炎热而产生的慵懒状态,他躺在竹床上,看着图画,甚至停止了日常的焚香仪式,可见其心境之疲倦。
“梦飞瀑,思露井,慕幽篁”三句,通过梦境和想象中的清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飞瀑、露井、幽篁,都是清凉、静谧的象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凉的世界之中。
“渔歌嘹亮,不知何处浴沧浪”描绘了一幅渔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他们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乐趣。而“那得龙皮裁扇,去觅骊山下榻,一任日舒长”则是诗人对于能够拥有更舒适避暑条件的渴望,希望得到龙皮制成的扇子,能在骊山下休息,享受悠长的日光而不受炎热之苦。
最后,“无奈红尘近,心地若探汤”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世界,但内心却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清凉之地。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夏日清凉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