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锡与袈裟,灵山笑暗霞。
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
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
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竹锡与袈裟,灵山笑暗霞"中,“竹锡”指的是居住在竹林中的简陋住宅,而“袈裟”则是僧人的衣物,两者并列,表达了僧人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灵山笑暗霞"则透露出僧人对这份超然世外的生活感到满足与愉悦。
接下来的"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里,“泉痕”是指泉水冲刷出的痕迹,而“净藓”则是泉水周围清新的苔藓。"烧力"可能是指燃烧的柴火或香料,而“寒花”则有可能是对春天未至时节里还未开放的花朵的隐喻,或者是被冷风影响而变得脆弱的花朵。
第三句"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描绘了僧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景象。“高户”指的是僧人的住所,而“闲听雪”则表达了他在室内安静地聆听外面飘落的雪花。"空窗静捣茶"则是对僧人独自在空旷的窗前慢慢品尝茶水的场景。
最后一句“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中,“终期”意味着最终或归宿之意,而“宿华顶”可能指的是僧人选择了一个高耸的山峰作为他的最终居所。“须会说三巴”则是一种对僧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肯定,表达了对他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僧人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合一的宁静生活。
不详
忆过僧禅处,遥山抱竹门。
古房关藓色,秋径扫潮痕。
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
终当从此望,更与道人言。
吟去望双旌,沧洲晚气清。
遥分高岳色,乱出远蝉声。
楚霁云连寺,湘寒浪浸城。
孤猿不可听,一听白髭生。
西风吹远蝉,驿路在云边。
独梦诸山外,高谈大旆前。
夜灯分楚塞,秋角满湘船。
郡邑多岩窦,何方便学仙。
一化西风外,禅流稍稍分。
买碑行暮雨,斲石葬寒云。
静户关松色,荒斋聚鸟群。
朗吟声不倦,高传有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