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池阳咏雪次东坡诗韵二首(其二)

寒林白尽晚归鸦,路有饥寒尚役车。

可惜细非荞麦面,更怜朵似木棉花。

有秋定自占来岁,公道何曾隔一家。

檐下穷黎思曝背,愿为千丈拨云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下的农村生活,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人文关怀。首句“寒林白尽晚归鸦”,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黄昏时分,白雪覆盖的树林中乌鸦归巢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路有饥寒尚役车”一句,将视线转向道路,揭示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仍有劳作之人奔波于路上,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坚韧。

“可惜细非荞麦面,更怜朵似木棉花”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雪花形态的赞美。雪花虽细小,却与荞麦面相似,展现出雪花的美丽;同时,又将其比作木棉花朵,进一步强调了雪花的洁白与优雅。这种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有秋定自占来岁,公道何曾隔一家”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向往。诗句暗示了秋天的丰收预示着来年的丰饶,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期待,认为无论贫富,都应享有公平对待。

最后,“檐下穷黎思曝背,愿为千丈拨云叉”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贫困的农民,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的同情与关切。希望他们能在阳光下晒暖,过上更好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以及对农村生活、自然规律和社会公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仲春二日云阳野步

经岁长关客里门,东风特地上高原。

黄鹂啼就鸠鸣树,白马嘶过犬吠村。

天欲困人如不及,春还慰我似能言。

花明柳暗盈盈女,消尽江南落拓春。

形式: 七言律诗

听雨同崔关修

为客厌长夜,雨声滴君心。

君心何太苦,有梦到乡城。

为语阶前雨,乡心我独轻。

形式: 古风

池阳野步遣兴

鸾啼花乱好良辰,客里东风日日新。

春色醉人无远近,不知今是异乡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清明野步有感

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

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

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

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