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野步有感

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

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

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

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清明野步有感》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明时节在野外散步时的所见所感,情感深沉而哀婉。

首联“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因心中郁结的愁绪而难以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他擦拭着眼睛,试图从这纷扰中寻觅一丝清新,却意外地看到了新一天的希望与生机,这种反差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颔联“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春景。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展现出勃勃生机;而村子里的社酒与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喧嚣的厌倦。

颈联“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身体的深深忧虑。过去两年里,他梦中常常回到父母的墓前,思念之情难以自抑;而如今,远在他乡的他,又因疾病缠身而感到心痛不已。这两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庭、健康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担忧。

尾联“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向往,以及对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归家的无奈与痛苦。他想象着江南那十倍于此时此地的春色,而自己却只能穿着破旧的裘衣,在这里苦苦挣扎。这一对比强烈地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家庭、健康、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步东城李氏园戏为纤体

簇簇新花细细馨,满园春拥一伶仃。

数过蝶影俄还乱,听去莺声却又停。

孕絮杨花无力舞,移根药蕊几时醒。

峨山点破思乡恨,幻作江南北固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三原北门十五里曰桥头杏花竟十里走马一游漫成遣兴

飘零秦地无归客,走马看花红一色。

十里锦霞烧碧天,如迎如却似飞仙。

近看不及远看好,开满不及开半巧。

凡花大抵尽当然,而杏尤宜如是观。

樱桃正绽香盈蒂,欲开不开见花态。

春风得意正佳时,迟来五日看残枝。

下马独吟真解语,茗赏酒赏总无取。

我闻今日曲江边,一枝不见惟寒烟。

繁华一旦生荆棘,即如才士遭沦没。

可怜如许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安知我在盛唐日,綵笔不占杏林春。

形式: 古风

登上方峰

独游如瞽者,山径贸贸去。

歧路耸两肩,苍茫左右顾。

小心问路人,应答音龃龉。

途遇香客李,暗空耀一炬。

导我选胜行,泉石历历数。

既过莎萝坪,上方峰蓦竖。

定议先往游,少憩整部伍。

选锋望峰进,少年兢起距。

笑我谢懦足,余勇吾贾汝。

巉崖实面迎,侧石如相拒。

虽有铁绠垂,仰视退几步。

如士初从军,即与巨敌遇。

未尝习刺击,安得不悚惧。

前者既跻攀,腾身余自鼓。

手足先后移,一失不复取。

闻昔万历初,锁断堕几许。

四十有八人,于此跌成腐。

倚壁为长叹,游兴宁少沮。

吴秦三千里,容易到此土。

肯效羊公鹤,当场不复舞。

志一则气从,斯须过险阻。

岩花纷缀邑,实立见松树。

鸟道出没盘,石洞云霞伫。

徙倚望同游,便捷如猱鼠。

回头招我上,绵力分外努。

十里跻峰巅,倒地伸两股。

喘定舒望眼,颓阳促去侣。

纷纷缘崖下,寥廓湛天宇。

峰色泥孤客,高寒难久住。

踉跄逐残照,峥嵘踏旧路。

徒惊上下劳,不见登临趣。

恍惚梦中游,醒不知其处。

形式: 古风

登三峰二首(其一)

毕竟三峰天削成,五千仞积斧斤痕。

剑锋上走苍龙岭,花蕊中趺玉女盆。

云口雪崖霾雨府,药炉丹井列仙村。

诸峰层叠如城郭,北向棱棱启一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