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丞君山水

君家一幅画山水,劝我题诗在画里。

我观山水真绝奇,历历江山鲜堪比。

欲比蓬莱山,三岛有其间。

欲比桃源洞,桃源千古成幻梦。

不是蓬莱山,不是桃源洞。

金陵好风景,只在个中看。

春云入树暮山碧,秋波打空烟水寒。

水光山色交相映,泛泛孤舟几亭榭。

蓑笠巾裾山水间,阿谁还是仁智者。

智者却乐水,仁者须乐山。

乐山寿弥久,乐水乐自宽。

二者自为二,一之良亦难。

君能乐山复乐水,山水两全仁且智。

今看山高兼水长,寿考无疆乐不已。

我今写此为君歌,此歌不入俗人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繗所作,名为《题丞君山水》。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开篇“君家一幅画山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山水,引出下文对这幅画的欣赏与题诗的愿望。接着,“我观山水真绝奇,历历江山鲜堪比”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惊叹与赞美,认为其独特而罕见,难以用言语完全描绘。

接下来,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将眼前的山水与传说中的仙境相比较:“欲比蓬莱山,三岛有其间。欲比桃源洞,桃源千古成幻梦。”蓬莱山与桃源洞,皆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诗人借此表达对眼前山水之美的无限向往与赞叹。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思考山水之美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不是蓬莱山,不是桃源洞。金陵好风景,只在个中看。”他意识到真正的美并非虚幻的仙境,而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尤其是金陵这样的地方,其风景独好,值得细细品味。

随后,诗人描绘了山水间的具体景象:“春云入树暮山碧,秋波打空烟水寒。”春天的云雾缭绕于树木之间,傍晚的山色碧绿,秋天的水面在空中泛起寒意,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四季更迭下的山水之美。

“水光山色交相映,泛泛孤舟几亭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与人的和谐共处,孤舟在水面轻轻荡漾,亭榭点缀其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最后,诗人通过“蓑笠巾裾山水间,阿谁还是仁智者”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深刻理解,认为能够欣赏并融入自然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与仁者。他强调了乐山与乐水的重要性,认为乐山可以延年益寿,乐水则能心胸开阔。同时,他也指出,乐山与乐水虽各有侧重,但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仁智之道。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山水的美丽,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诗人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既壮丽又深邃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269)

陈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傅本荣令器启蒙学书作

山下泉初出,涓涓漱石流。

污泥沉涧底,活水有源头。

河海汪汪日,鱼龙跃跃秋。

个中能变化,霄汉任遨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晚归

云外横归鸟,松梢挂落晖。

一身轻似掷,双足疾如飞。

客舍初明火,人家半掩扉。

儿童笑相问,底事此时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与李秀士

介胄文章客,均为琼海人。

交游萍水上,离别剑江滨。

两地皆寻祖,孤舟各问津。

何时重见面,依旧一乡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别三首(其一)

雨雪正纷纷,相看欲断魂。

绨袍犹恋恋,征袂已翻翻。

秋色鹤山月,春空马岭云。

知君怀我处,便是我思君。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