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其一)

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

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

妾悲叵陈诉,填忧不销冶。

寒雁归所从,半途失凭假。

壮情抃驱驰,猛气捍朝社。

常怀云汉渐,常欲复周雅。

重名好铭勒,轻躯愿图写。

万里渡沙漠,悬师蹈朔野。

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

奚处埋旌麾,何处丧车马。

拊心悼巷人,零泪覆面下。

徒谓久别离,不见长孤寡。

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

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她的情感如同寒雁迷失在半途,无法找到归宿。诗中充满了对壮志未酬、理想破灭的感慨,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首句“桑妾独何怀”,以“桑妾”自比,表达出女子孤独无助的内心世界。接着,“倾筐未盈把”形象地描绘了女子情感的丰富与复杂,却难以完全表达出来。女子自述悲苦,却因无法诉说而更加沉重,这种内心的压抑和痛苦,犹如“填忧不销冶”。

“寒雁归所从,半途失凭假”运用了寒雁失路的比喻,象征着女子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挫折,迷失方向。接下来,“壮情抃驱驰,猛气捍朝社”表达了女子虽有雄心壮志,却在现实面前无力回天的无奈。

“常怀云汉渐,常欲复周雅”则展现了女子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向往,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像古人那样得到抒发和共鸣。她渴望留下名声,愿意牺牲自我,甚至不惜远赴万里,渡过沙漠,深入敌境,体现了她的勇敢与献身精神。

然而,“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难以改变结局。女子担忧的是,那些跟随她一同出征的人是否还能归来,这反映了她对同伴安危的深切关怀。

“奚处埋旌麾,何处丧车马”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女子“拊心悼巷人,零泪覆面下”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对平民百姓苦难的同情。

最后,“徒谓久别离,不见长孤寡”表达了女子对亲人分离的思念,以及对长期孤独生活的无奈。她感叹于高门深院的寂静,广厦的空旷,预示着即使拥有物质上的富足,心灵深处的孤独与痛苦依旧无法摆脱。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背景下,个体命运的脆弱与抗争。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蕴含着对时代变迁、人性光辉与社会悲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

王微(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 字:景玄
  • 籍贯:南朝宋琅邪临沂
  • 生卒年:415—453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首(其二)

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谁知心思乱,所思不可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四气诗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形式: 古风

咏愁诗

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

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

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

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

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七襄怨诗

藻帐越星波,玉饰渡云川。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