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师厚接花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

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

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巧妙的手艺源自内心领悟,接花仿佛有神助。
根系深深扎在肥沃的土壤中,花朵的颜色如同洛阳春天般艳丽。
雍也本是耕田之人,仲由原本是个质朴的人。
无论是入门还是精通,都只需一斧头的功夫。

注释

妙手:技艺高超。
心得:内心领悟。
接花:接枝技术。
如有神:好像有神灵帮助。
根株:植物的根部。
穰下土:肥沃的土地。
颜色:色彩。
洛阳春:洛阳春天的景色。
雍也:指孔子弟子冉雍。
犁子:农夫。
仲由:孔子弟子仲由,即子路。
元:本来。
鄙人:普通人,谦称。
升堂:比喻学问或技艺达到一定水平。
入室:更进一步,达到精通。
只在:关键在于。
挥斤:挥动斧头,比喻学习或工作上的精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师厚接花》,通过对师厚接花技艺的赞美,展现了其高超的手法和对花卉的深情。"妙手从心得"四字,表达了师厚对花艺的独特领悟,仿佛他的手法源自内心深处的自然灵性。"接花如有神"则进一步描绘了他接花时的神奇姿态,如同神乎其技。

接下来,诗人将师厚的技艺与历史人物相提并论,提到孔子弟子雍也(冉雍)原本出身贫贱,仲由(子路)曾被视作粗鲁之人,以此暗示师厚虽身份平凡,但技艺却超越常人。"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形象地描述了接花后的花卉如同在洛阳春天般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最后两句"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运用了典故,比喻师厚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论是基础还是精深之处,都只需轻轻一挥手,就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整首诗赞美了师厚的接花艺术,同时也寓含了对技艺精湛者的敬佩和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和早秋雨中书怀呈张邓州

喜闻三径被恩书,五马来歌塞里闾。

天上日清消螮蝀,海滨风静复爰居。

龟逢衔骨方为鹘,兰不当门亦见锄。

已发覆盆瞻睿圣,何因犹著故溪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朱宏夫真妄颂

须弥说法大海听,南箕吹折北斗柄。

蟭螟千眼照世间,保君通达真妄竟。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十)

邢子卧北窗,吟秋意少悰。

读书用意苦,呕血惊乃翁。

安得和扁辈,为浣学古胸。

肺热今好否,微凉生井桐。

形式: 古风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九)

吾友陈师道,抱瑟不吹竽。

文章似扬马,欬唾落明珠。

固穷有胆气,风壑啸于菟。

秋来入诗律,陶谢不枝梧。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