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形式: 古风

翻译

您为著作写诗,激情满怀且言辞温婉。
光彩照人流传广的,都是因正义和勇烈闻名。
即使千虑偶有一失,也如冰玉无瑕无缝。
我这愚钝不堪之人,竟也被列入贤者行列。
因您讥讽史官,我也能详尽陈述。
伏羲黄帝遥远难寻,古籍中未留遗文。
辉煌的两位帝王之道,记载于经典之中。
尧的心意唯有舜能理解,因此著述成言语。
皋、夔、益、稷、禹,大致上无懈可击。
千年之后,圣人孔子出现。
他深谙帝王之意,编纂了《尚书》百篇。
那时的子游、子夏之辈,也不敢随意置评。
确实,作为遗训,职责在于圣贤。
为何到了近代,史官成了闲职。
只让识字者,玩弄文字权力。
随心所欲书写是非,不让世人评判。
留给千万代,真假并存传播。
人人见解不同,各有偏爱。
如此褒贬,不如全都不做。
更何况大丈夫的志向,在于适时而用。
我有一点小小的志趣,想谈谈出处的选择。
出仕并非为私利,而出仕贵在道的全面实践。
全面实践道不是空谈,应惠及众人。
全面则富贵长寿,缺失则贫病交加。
只图自己安逸,不如万物皆安。
解救危难不图回报,拯救溺水无需迟疑。
神圣的伊尹之心,足以冠绝古今。
次之是独善其身,只善自身不顾民众。
天地视为同一物,生死同出一源。
纷繁复杂源自万变,如同风中微尘。
高尚的巢父许由之志,不为尧舜所动。
除了这两种选择,何需以名利为宾。
告诉那著书的官员,我愚不愿多言。

注释

著作:撰写书籍或文章。
志激:激情满怀。
词且温:言辞温和。
义烈:正义和勇烈。
千虑竟一失:即使考虑周全也可能有疏漏。
冰玉不断痕:比喻品德高洁无瑕疵。
史氏:史官。
羲黄:指伏羲和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载籍:书籍,文献。
二帝道:指伏羲和黄帝的治国之道。
典坟:古代典籍,泛指经典。
尧心惟舜会:尧的心意只有舜能理解。
皋夔益稷禹:皋陶、夔、伯益、后稷、大禹,古代贤臣。
无间然:没有可挑剔之处。
孔宣:指孔子,宣是孔子的谥号。
缀书:编纂书籍。
游夏:子游、子夏,孔子弟子,以文学著称。
遗训:前人留下的教诲。
职在圣与贤:职责在于传承圣贤之道。
近古:较近的历史时期。
闲官:清闲无实权的官职。
刀笔:借指文书写作,此处指史官的职权。
当世观:让当代人观看评判。
褒贬:赞扬和批评。
丈夫志:大丈夫的志向。
用舍贵当年:被任用或舍弃要看时机。
微尚:微小的志趣。
出处论:关于出仕与退隐的讨论。
全道:全面实践道家哲学。
及人:惠及他人。
合杂:混合复杂。
忽若风中尘:形容变化快速且微不足道。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以高洁著称。
不可迁:坚定不移。
名为宾:以名声地位为客,不重视。
持谢:告知并致歉。
著书郎:负责编纂书籍的官员。
愚不愿有云:我愚笨,不愿多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和乐天赠樊著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他对于历史与道德的思考。

诗人在开篇便以“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表达了对友人樊著作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了自己对文學创作的态度和追求。接着,“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则是说到那些被后世传颂的人物,他们都因为有着不朽的功绩而名声大噪。

诗中“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而“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则是自谦之词,显示出诗人谦逊的一面。

下文“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表明了诗人对历史文献的掌握和批判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于古代圣贤之道的研究和理解。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则是将自己的学识与古代圣王的治国理念相联系,显示出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虽未能完全达到他们的境界,但仍有所悟入。

接下来,“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则是说到孔子作为历史上的智者,其学说被后世广泛传颂,诗人自己也能理解并发表出来。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显示出诗人的谦逊态度和对古圣先贤的敬畏之心。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则是说到圣人留下的教诲,对于后世有着指导作用,而这种责任落在了圣贤身上。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表达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他们虽身处重要位置,但实质上并无大用。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则是说到即使是一般识字之人,也能对历史文化有所发挥和解读。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學创作的主张,即要根据内心的真实感受去写作,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

接下来,“贻之千万代,疑信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则是说到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会出现多种解读和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偏好。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表达了对于过度的赞美或贬低都不以为然,认为最好的态度是持平常心。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则是说到有远大抱负的人应该放下眼前的荣华,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努力。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持有的学问和理念,有着想要发表出来的愿望。

“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则是说到真正的出众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要体现出完整的道德和理想。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表达了对于“道”的追求,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一种空洞的设定,而应当是切实可行的人生准则。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则是说到如果能够遵循这种完整的道德准则,就会得到内在的满足和幸福;反之,如果不能遵循就可能遭受困顿。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得失与宇宙万象的比较,认为让万物都能安宁要远比个人的得失重要。

“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则是说到能够解决困境而不显露自己的善举,不做表面功夫,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展现。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表达了对于古代圣贤之心的崇敬,认为这样的精神可以超越历史成为最伟大的典范。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则是说到除了最高境界的圣人外,还有一种修养自己却未能惠及百姓的情况出现。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表达了对于宇宙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则是说到像尧舜这样的圣王,他们的志向和作为是不可以被轻易地模仿或替代的。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结尾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尧舜之外的其他追求和评价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持谦逊态度,不愿意过多地表现个人意见。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学养、哲学思考和高尚情操,是一篇融合历史文化与个人理念的优秀作品。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

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

的应未有诸人觉,只是严郎不得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一)上阳白发人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

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

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

日日长看提众门,终身不见门前事。

近年又送数人来,自言兴庆南宫至。

我悲此曲将彻骨,更想深冤复酸鼻。

此辈贱嫔何足言,帝子天孙古称贵。

诸王在閤四十年,七宅六宫门户閟。

隋炀枝条袭封邑,肃宗血胤无官位。

王无妃媵主无婿,阳亢阴淫结灾累。

何如决壅顺众流,女遣从夫男作吏。

形式: 乐府曲辞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三)五弦弹

赵璧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绝何清峭。

辞雄皓鹤警露啼,失子哀猿绕林啸。

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

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

促节频催渐繁拨,珠幢斗绝金铃掉。

千靫鸣镝发胡弓,万片清球击虞庙。

众乐虽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长安少。

主第侯家最难见,挼歌按曲皆承诏。

水精帘外教贵嫔,玳瑁筵心伴中要。

臣有五贤非此弦,或在拘囚或屠钓。

一贤得进胜累百,两贤得进同周召。

三贤事汉灭暴彊,四贤镇岳宁边徼。

五贤并用调五常,五常既叙三光耀。

赵璧五弦非此贤,九九何劳设庭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啸]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七)立部伎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

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

昔日高宗常立听,曲终然后临玉座。

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㰤。

珊珊佩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

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

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

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

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

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

明年十月燕寇来,九庙千门虏尘涴。

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