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七)立部伎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

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

昔日高宗常立听,曲终然后临玉座。

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㰤。

珊珊佩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

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

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

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

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

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

明年十月燕寇来,九庙千门虏尘涴。

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个]韵

翻译

在华丽的席宴上,胡部新曲悠扬响起,庭院中汉族音乐的高亢之声传播开来。
唐太宗的庙堂音乐流传给后代,其雄壮如同初破敌阵,威震四方。
密集的枪尖闪耀着霜雪般的光芒,隆隆战鼓如同云雷翻滚。
起初仿佛战士出征,最终却以文士的礼仪结束表演。
往昔唐高宗常站立聆听,直到曲终才坐回御座。
而今将领们却只稍作示意,音乐如电闪风驰般结束,显得仓促无力。
宋、晋、郑三国女子的歌声响起,满堂宾客随之齐声欢呼。
她们腰间的玉佩叮当作响,珍珠项链随着咳嗽或谈笑轻轻摇晃。
不久前在天坛的祭祀上也曾见到这样的场景,新年正旦时也曾亲历朝贺。
太常寺的雅乐齐全,但演奏未完,官员们已显露出疲态。
这些沉闷的音乐难以让季札这样的知音辨识,缓慢的节奏恐怕会让魏文侯昏睡。
乐师们似乎都选择了聋哑之人,难道这是先王音乐的本意吗?
据说宋沇在天宝末年曾融合了法曲与胡音。
紧接着次年十月,燕地的贼寇侵来,皇族的宗庙宫门被敌人的尘埃玷污。
听到这段历史,我不禁感叹又哭泣,自古以来正邪谁能奈何。
谄媚的声音入耳,奸佞之心入心,小人得志而贤者受饿。

注释

胡部新声:指当时流行的胡族音乐的新曲。
锦筵:豪华的宴席。
汉振:汉族音乐的高昂激荡。
太宗庙乐: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宫廷音乐。
取类群凶阵初破:比喻音乐气势磅礴,如同初破敌阵。
戢戢:密集的样子。
攒枪:聚集的武器,这里形容乐器排列紧密。
腾腾:形容鼓声隆隆。
启行:出发,开始行动。
宪左:遵循文士的礼仪,左侧为古代文官站立的位置,表示谦逊。
高宗:这里可能指的是唐高宗李治。
玉座:皇帝的宝座。
节将:武将,此处指宴会中的武官。
电卷风收:形容事情结束得非常迅速。
摧挫:挫败,这里指音乐表演的不尽兴。
宋晋郑女:来自宋、晋、郑三国的歌女。
喧㰤:欢呼声,赞叹声。
珊珊:玉佩轻碰的声音。
贯珠:串起来的珍珠,形容装饰华丽。
咳唾:咳嗽或谈笑时的动作。
圜丘:古代帝王祭天的圆形高坛。
郊祀:在郊外祭祀天地。
正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宫悬:古代悬挂钟磐等乐器的四种方式之一,这里泛指宫廷音乐。
百寮:众多的官员。
惉滞:沉闷,不流畅。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公子,以善于识别音乐著称。
文侯:魏文侯,战国初期魏国君主,喜好音乐。
工师:乐师,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
聋昧人:这里比喻不懂音乐的人。
宋沇:未知具体所指,可能是一个与音乐改革相关的人物。
天宝季:天宝末年,唐朝唐玄宗时期的末期。
法曲:唐代的一种宫廷音乐。
胡音:胡人的音乐。
燕寇:指来自北方燕地的侵略者。
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九为极数,代表多。
千门:形容宫殿众多的门户。
虏尘涴:敌人的尘土玷污,指遭到侵略。
奸声:谄媚邪恶的音乐。
佞入心:奸佞之言深入人心。
侏儒饱饭:比喻小人得势。
夷齐饿:伯夷、叔齐,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因不食周粟而饿死,比喻贤者受苦。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胡琴的新声回荡在中庭,汉乐的高音传递着太宗庙乐的英姿。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当下音乐世变和文化衰退的感慨。

开篇“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两句,即刻画出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胡琴的新曲在华丽的座位上演奏,而汉族乐器的声音在中庭回响。紧接着,“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则是对音乐世代相传和军事上的胜利进行颂扬。

诗人通过“昔日高宗常立听,曲终然后临玉座”一句,表明了古时帝王对音乐的重视,而今朝却大不相同。“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则是对现实的失望和悲哀,节奏仓促,音乐被破坏。

接下来的“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㰤。珊珊佩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两句,通过对古代名族女性的赞美,展示了她们不仅才艺高超,而且仪态万方,反衬现实中的音乐和礼节已经大为逊色。

“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一段,表达了对古代祭祀和朝贺仪式的怀念,以及音乐在其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则流露出对现实音乐教育和传承方式的不满,认为古代圣明的君主没有这样的过失。

接着,“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明年十月燕寇来,九庙千门虏尘涴”两句,通过历史上的音乐交流和战争的记忆,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和民族认同。

最后,“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一段,是诗人对当前音乐世界失去纯粹与真挚的悲哀,以及对文化传承者的不满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音乐盛况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音乐艺术衰退、文化沦丧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二)华原磬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

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弦病。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零。

华原软石易追琢,高下随人无雅郑。

弃旧美新由乐胥,自此黄钟不能竞。

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

霓裳才彻胡骑来,云门未得蒙亲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时激作南风咏。

伯夔曾抚野兽驯,仲尼暂叩春雷盛。

何时得向笋簴悬,为君一吼君心醒。

愿君每听念封疆,不遣豺狼剿人命。

形式: 乐府曲辞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四)西凉伎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沈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

西凉之道尔阻脩,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十二)阴山道

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

元和天子念女工,内出金银代酬犒。

臣有一言昧死进,死生甘分荅恩焘。

费财为马不独生,耗帛伤工有他盗。

臣闻平时七十万匹马,关中不省闻嘶噪。

四十八监选龙媒,时贡天庭付良造。

如今坰野十无一,尽在飞龙相践暴。

万束刍茭供旦暮,千钟菽粟长牵漕。

屯军郡国百馀镇,缣缃岁奉春冬劳。

税户逋逃例摊配,官司折纳仍贪冒。

挑纹变䌰力倍费,弃旧从新人所好。

越縠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豪家富贾踰常制,令族清班无雅操。

从骑爱奴丝布衫,臂鹰小儿云锦韬。

群臣利己要差僭,天子深衷空悯悼。

绰立花塼鹓凤行,雨露恩波几时报。

形式: 乐府曲辞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六)驯犀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

兽返深山鸟搆巢,鹰雕鹞鹘无羁鞅。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

渡江之橘踰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腊月北风霜雪深,蜷局鳞身遂长往。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

乃知养兽如养人,不必人人自敦奖。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

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

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