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村深路,人家尽掩扉。
平沙萦鸟篆,疏树络云衣。
无兴从南去,多情向北归。
老年行履倦,宿不待斜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乡村傍晚景象。诗人姚广孝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深邃村庄中寂静的街道与掩门的人家,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平沙之上,鸟儿留下的足迹如篆文般蜿蜒,疏落的树木仿佛为云雾披上了轻纱般的衣裳,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无兴从南去,多情向北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方向与归宿,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深思。
最后,“老年行履倦,宿不待斜晖”则点出了诗人的年龄与心境。随着年岁的增长,行走变得疲惫,连等待夕阳西下都不再有心情。这不仅是对个人状态的描述,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以及自我状态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不详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小小板桥斜路,深深茅屋人家。
竹坞夕阴多雨,桃源春暖多花。
隔水茅堂尘静,临溪松户时开。
烟碧涧边非草,云白山前是梅。
琴为知音一曲,酒缘得意多杯。
今日乘骖且去,明朝带鹤重来。
琳宫虚爽接微垣,玉树阴森隔市喧。
日转松坛人影寂,春回花殿鸟声繁。
仙乘风去开圜室,云带龙归锁洞门。
福地年来犹落寞,人间消息底须论。
谯橹年来战血乾,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