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真亭

剪去旧蒿莱,开亭养圣胎。

闭开虚室白,隐几寸心灰。

月上池浮露,风生竹扫苔。

悠悠奔竞者,何处问丹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黄希旦在宋代以“颐真亭”为题,展现其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剪去旧蒿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清除杂乱,追求内心纯净的过程,如同修剪杂草,让心灵得以自由生长。接着,“开亭养圣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在精神的净土中孕育着高尚的灵魂和智慧。

“闭开虚室白,隐几寸心灰”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内外世界的和谐统一。闭门独处,内心世界如白纸般纯净;而“隐几寸心灰”则可能暗含着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仿佛心灵已化为一片静寂的灰烬,不再受外界喧嚣的影响。

“月上池浮露,风生竹扫苔”描绘了一幅月光洒满池塘,露珠闪烁,微风吹过竹林,扫落苔藓的景象。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月光、露珠、微风、竹林、苔藓,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最后,“悠悠奔竞者,何处问丹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忙于追逐名利、忽视内心修养的人们的感慨。在诗人看来,真正的修行与追求,不应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功名利禄上,而应深入内心,探寻精神的归宿。“丹台”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修炼、修行的圣地,但诗人似乎在说,对于那些一心追逐名利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已经迷失了方向,忘记了真正的追求所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8)

黄希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书怀和韵

二月又将半,闲居兴若何。

芳菲殊未赏,泥泞阻相过。

华砌饶苔藓,柴门长薜萝。

韶颜须自惜,随分乐天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采药

采药山中去,扳跻不觉赊。

深源无俗迹,满地是灵芽。

岩迥阴留雪,溪澄净见沙。

可怜名利客,应笑此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和人秋感

烈士感秋兴,高吟击太阿。

功名辜壮志,岁月叹流波。

永巷蛩初响,荒阶叶渐多。

灵槎如可约,从此泛银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水心亭

为爱方池净,危亭此构新。

寒光摇玉鉴,晴色戏金鳞。

月上骊宫晓,莲开水府春。

主人能息虑,四座绝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