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其五)

移得修篁带嫩苔,欲教相夹小桃开。

何须一一依行种,但要疏疏满槛栽。

枝上挂衣闲就枕,影中铺簟好持杯。

蓬丘仙客偏怜尔,应为幽丛数数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移来修长的竹子带着青苔,想要它们与小桃花交错开放。
何必每株都整齐排列,只需稀疏地种满栏杆边。
竹枝上挂着衣物,空闲时可以当枕头,竹影下铺着竹席,正好饮酒赏景。
蓬丘的仙人特别喜爱你们,想必会常常来到这幽深的竹丛中。

注释

修篁:高大的竹子。
嫩苔:新生的青苔。
相夹:交错。
依行种:整齐排列。
疏疏满槛栽:稀疏地种满栏杆。
挂衣:挂在竹枝上的衣物。
闲就枕:空闲时当枕头。
铺簟:铺设竹席。
蓬丘仙客:传说中的仙人。
幽丛:幽深的竹林。

鉴赏

诗中的意境非常鲜明,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寄托。"移得修篁带嫩苔,欲教相夹小桃开"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竹子被移植后的生长状态,而且通过"嫩苔"和"小桃开"传达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命成长的期待。

"何须一一依行种,但要疏疏满槛栽"则展示了诗人在园艺上的匠心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这种不强求严格规律,而是顺其自然的栽培方式,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接下来的"枝上挂衣闲就枕,影中铺簟好持杯"则描绘出诗人在竹林中享受清风明月、悠然自得的情景。这里的"挂衣"和"铺簟"都极富生活情趣,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蓬丘仙客偏怜尔,应为幽丛数数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隐逸生活方式的喜爱,以及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蓬丘仙客"形象既神秘又富有情调。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理想,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其四)

青青郁郁影疏疏,碧嶂移根到我居。

为爱绿阴时遣扫,恐伤新笋不教锄。

勾牵好鸟啼幽槛,摇摆清风上碧虚。

栽得此君知有幸,入他仙客咏吟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其二)

北轩留得无多地,不种闲花种此君。

寒桧老松堪接影,绿杨红杏莫同群。

要添迂叟窗前景,特就山僧院里分。

更侍明年新笋出,亭亭必见势凌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将就十章更献三首词虽愈拙诚即可矜或歌执事之风猷或导鄙人之情志愿宽捷给稍赐披寻(其二)

流年流矢亦争如,不觉春秋四十馀。

凤阙有恩殊未报,麟台无德岂堪书。

眼前侥倖将何称,身外贪求本自疏。

唯拟从今作闲计,白云深处买山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将就十章更献三首词虽愈拙诚即可矜或歌执事之风猷或导鄙人之情志愿宽捷给稍赐披寻(其三)

野性从来只澹如,奉身求足不求馀。

清风明月三间屋,赤轴黄签一架书。

午睡爱茶鱼眼细,春餐费笋锦皮疏。

比惭多病仍多告,犹拟分司洛下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