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行

汴州城内风鹤惊,汴州城外连军营。

一夜金堤雷电起,千年玉殿波涛声。

大梁自古繁华地,三市风光最明丽。

西连伊阙作屏藩,北控成皋如带砺。

高帝当年辟草莱,分封万骑自天来。

兰窗仍起飞云殿,树寝还通造字台。

子孙奕祀承青社,议亲常得君王赦。

传来乐府胜河间,制就新声夸邺下。

东风十里覆长堤,万树千条各向西。

珠履尽知公子客,宝钗时见舍人妻。

金梁明月空中度,玉津芳草迷归路。

园内双双蛱蝶飞,桥边队队骅骝驻。

双双队队更如何,紫陌朱城拂逝波。

自言百岁来歌舞,自谓三时竞绮罗。

绮罗歌舞无穷极,炎天烽火嗟何及!

北地谁知青犊鸣,东门忽见黄虬入。

飘零雉堞少人行,牙旗大纛自纵横。

波翻夏后前朝庙,潮打梁王旧日城。

故侯冷落悲徒步,新鬼荒荒泣烟雾。

鹳雀高栖敖氏仓,鸳鸯虚抱相思树。

至今榛棘尚成行,落日寒沙古战场。

无忌已知新去魏,相如不复远游梁。

游人对此空嗟棹,胡笳芦管声中老。

牧马常过屠肆旁,射雕每向彝山道。

凄凉今古不须哀,极目秋风万里开。

试向东都更长眺,铜驼金谷半荒垓。

形式: 古风

鉴赏

《汴梁行》是清代诗人章静宜创作的一首描绘汴梁古城风貌与历史变迁的长篇叙事诗。此诗以汴州城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汴梁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态。

诗中开篇即以“汴州城内风鹤惊,汴州城外连军营”描绘了汴梁城内外紧张的氛围,预示着战争的临近。接着,“一夜金堤雷电起,千年玉殿波涛声”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汴梁城的兴衰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相结合,暗示了城池的辉煌与动荡。

“大梁自古繁华地,三市风光最明丽”赞美了汴梁作为古代繁华都市的独特魅力。而“西连伊阙作屏藩,北控成皋如带砺”则进一步强调了汴梁的战略地位,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诗句“高帝当年辟草莱,分封万骑自天来”讲述了汉高祖刘邦开辟疆土、分封诸侯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汴梁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命运。而“兰窗仍起飞云殿,树寝还通造字台”则通过宫殿与文字的象征,表达了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子孙奕祀承青社,议亲常得君王赦”描绘了汴梁作为政治中心的权力与恩典,同时也暗含了权力更迭与家族兴衰的主题。接下来的“传来乐府胜河间,制就新声夸邺下”则通过音乐与艺术的描述,展现了汴梁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

“东风十里覆长堤,万树千条各向西”描绘了春天时节汴梁的生机勃勃,而“珠履尽知公子客,宝钗时见舍人妻”则通过贵族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奢华与繁盛。

“金梁明月空中度,玉津芳草迷归路”则以月光与芳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最后,“园内双双蛱蝶飞,桥边队队骅骝驻”通过蝴蝶与骏马的自由飞翔,象征了人们内心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汴梁古城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特色,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人情世态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也有对现实衰败的哀叹,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

章静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泊京口

舟行易日暮,旅泊背孤城。

酒力当秋胜,乡心逐夜生。

人烟都会地,风雨大江声。

明发空南望,苍然北固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夏日杂感

芜城柳色绿成阴,诏遣贤王羽骑临。

风急双雕辞塞口,天清万马浴江心。

虚传此地繁华久,谁念当年战伐深。

歌吹竹西如尚在,休教笳管漫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金陵

鸡鸣山上满青莎,玄武湖边空碧波。

草满故陵埋石马,月明荒径泣铜驼。

六宫夜雨棠梨落,万里秋江苇荻多。

犹有南朝城堞在,景阳遗恨独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京口作

铁瓮城西鼓角催,扁舟遥自秣陵回。

天清瓜步中流见,风起长江动地来。

楚蜀帆樯千里集,金银山寺两峰开。

秋光潦倒南游客,落日鱼龙夜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