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题为《毛会侯小影》,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对毛会侯肖像画的赞赏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毛会侯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
“文章传宇内,早已见须眉。” 开篇即以“文章”喻指毛会侯的绘画技艺,指出其作品已广为人知,不仅局限于一隅,而是流传于四海之内,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大。同时,“须眉”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形象的生动与鲜明,暗示毛会侯的画作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的特征。
“岂谓丹青里,居然白雪滋。” 这一句进一步赞美毛会侯的画技高超,即使是在色彩斑斓的丹青世界中,也能创造出如同白雪般纯洁、高雅的艺术效果。这里将画作中的色彩与自然界的雪相提并论,强调了作品的纯净与高洁。
“风云行逸足,山泽想闲仪。” 诗人继续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毛会侯画作中的动态与静谧之美。风云变幻象征画中人物或场景的动态,而山泽则代表了宁静与和谐,暗示毛会侯的画作既有动感又不失和谐,展现了画家对自然与人物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莫叹成樗散,千秋乃在斯。”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毛会侯艺术成就的肯定与期待。诗人劝慰毛会侯不必因暂时的不被理解或认可而感到遗憾,因为他的艺术价值将在千年后得以彰显,成为永恒的经典。这不仅是对毛会侯个人艺术成就的赞扬,也是对后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毛会侯小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艺术才华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寄托了对艺术永恒价值的思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