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五)

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

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

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

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你看那原野上的墓地,坟墓只剩下了墓碑。
谁能记得生前的显赫,只有尘土覆盖着墓碑上的铭文。
家中还有美酒,喝一杯何必计较价值。
不过是勉强寻求欢乐罢了,古人对此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注释

君:你。
看:观察。
原上:田野上。
墓:坟墓。
坟尽:坟墓都已消失。
但馀:只剩下。
碑:墓碑。
谁见:谁能记得。
生前:活着的时候。
贵:显赫。
尘生:尘土覆盖。
带下:墓碑上。
龟:古代刻字的一种工具,这里指墓碑上的铭文。
高堂:尊贵的厅堂,这里指家中。
幸:幸好。
有:存在。
酒:美酒。
岂论:何须考虑。
赀:价值。
勉强:勉强。
行乐:寻求欢乐。
耳:而已。
古人:古代的人。
良:实在。
可悲:令人悲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其五)》中的第五首。诗人通过对原上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富贵易逝的感慨。"君看原上墓,坟尽但馀碑",这两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只有墓碑留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普遍。接着,"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诗人以贵族的墓志铭被尘土覆盖为象征,揭示了生前的显赫地位在死后也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诗人进一步借酒浇愁,"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表达出在高堂之上,尽管有酒可供畅饮,但人生的欢乐并不能用金钱衡量,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对欢乐的追求。最后两句"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诗人认为即使勉强寻求快乐,也无法改变人生的无常,引出对古人命运的深深哀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墓地的描写和饮酒的场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生命短促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对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

潭边沙水不成泥,潭上孤禽挂崄啼。

缭绕飞桥能试客,蒙茸翠蔓巧藏溪。

云为绛帐马融室,石作屏风玉女闺。

仙果知君今未足,临潭脚战怕长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子瞻题扶风道中天花寺小亭

客车来不息,辙迹知成沟。

莫怪慵登寺,犹宜赏举头。

独游知忆弟,望远胜登楼。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其一)

肩舆袅袅渡浮梁,吏隐知君寄一仓。

十里遥看飞皂盖,小轩相对有壶浆。

清霄往往投车辖,永日霏霏散篆香。

留滞淮南久仍乐,莫年何意复为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其二)

万斛尘飞日为霾,无心退食自成斋。

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

卧病空看帆度碛,诵诗犹记雪填阶。

夹河南北俱形胜,且借高城作两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